家长在“陪读”。
到昨日为止,江门市培英高中实施的晚自修家长“陪读”模式已经一个月了。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令学生难忘的插曲:一年级一班一位同学的妈妈在参加当晚的“陪读”时,知道当天是冬至,特意在家煲了冰糖雪梨羹,还到凉茶店买了58个瓶子,为班里每位同学送上一瓶自己煲的糖水,送上节日礼物。
昨天,记者了解到,从上个月开始,该校开启的晚修“陪读”模式,家长可自愿在晚修期间,到孩子所在课室,参与教学管理,和大家一起上晚自修,此举在江门学校是首开先河,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事情还得从去年该校举行的一场家长开放日活动说起。由于高三的学习很紧张,一些学生家长通过学校和班级微信群及电话,申请到校送饭或利用晚上的时间陪孩子学习。于是,学校征得家长委员会一致同意,开始在高三年级尝试实施陪读活动。后来,这个活动也从高三年级推广到高一、高二年级,基本上都以晚自修时间家长自愿来学校“陪读”为主。
课堂秩序好转 学习氛围改善
谈到实行这种举措的原因,学校领导和老师告诉记者,一方面,有些学生晚修不遵守纪律,而老师有时忙着给其他同学解疑,只有一个老师要管50多名学生,难免会有不周;另一方面,老师在课室外辅导学生顾不了纪律,有家长在课室效果会更好。“晚修时老师不能在教室里,主要是坐在教室外面走廊里,回答同学们的问题,这时候教室内就会比较吵,”老师表示,“我们也是借鉴外省一些学校的做法,尝试这样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
那么,这种措施的效果如何呢?“一个月以来发现效果还不错,家长、老师、学生、学校几个方面的反响都很好。现在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好了,学习积极性提高很多,晚修学习氛围明显改善。”该校副校长黄飞跃说。
该校高一年级一班班主任黄老师告诉记者,通过一个多月的实践,效果还不错,“晚自修的课堂纪律好多了,比以前安静很多。”她说。
高一年级的学生小麦同学告诉记者,原来班里晚自修比较吵,家长来了,平时调皮的同学都有所收敛,晚自修安静多了,学习效率也高了。
学校:老师更多时间辅导学生
学生晚自修学生家长来“陪读”,是不是学校就不再安排老师值班,减轻自己的负担呢?对此,黄飞跃表示,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这样做,不仅没有减轻学校和老师的负担,反而,增加了压力。”他说。
黄飞跃介绍说,自修家长来了后,老师还是要值班的,不过,跟之前不同,现在老师可以有更多时间在辅导学生,而不是把精力分散在辅导学生和管理课堂纪律上。“学校和老师因为有了家长的监督,要把工作做得更好,而不会放松。”他说。
黄老师坦言,现在晚自修有了家长参与,值班的老师并不是责任轻了,压力小了,而是压力更大了。
家长:体会了做老师不容易
“家长们来学校参与晚自修的课堂纪律管理,对学校和老师来说也都是好事情。”黄飞跃表示,“家长到学校参加‘陪读’,体验老师们的不容易,也会更容易理解学校的一些做法,并支持学校的做法。”
“老师们确实很辛苦,晚修还要给学生辅导,那么晚不能回家,真的要给他们的敬业精神点赞。”曾参与陪读的一位梁姓家长说。(文、图/广州日报记者严建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