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月1日电(记者王昆)“有了这些羊,咱家离富足的日子不远了,儿子的婚事也就有盼头了。这下,多年的心愿就快实现了。”这些天,虽然寒风凛冽,但站在村东南扶贫产业园养殖基地,看着一头头壮实的黑头杜泊羊,郝书增高兴地跟老伴唠叨着。
66岁的郝书增,是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集上赛村的村民。这几年,他的生活特别难,妻子有心脏病,他的腿脚又不方便,地里的收入刚够吃饭。儿子早到了婚龄,聪明勤快,可由于家穷,虽然三天两头往媒人家跑,可没有一个姑娘愿意见面。为了儿子的婚事,老郝都愁白了头,整天想着该如何才能富起来。
2016年2月,河北省环保厅驻村工作组的到来,给了老郝实现心愿的信心。
内丘县是河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有72个重点贫困村,集上赛村就是其中之一。集上赛村处于浅山丘陵区,贫瘠的半荒地上,只能种些玉米、红薯、花生等传统经济作物,由于十年九旱,地里的收入只够吃饭,村里又没有其他产业,村民很难脱贫致富。
“进村就是村民,下地就是农民,只有吃透村情民情,才能精准扶贫。”工作组组长曹培锋经过20多天的家访和“夜谈”,了解到该村有多年的养羊传统,村民也懂饲养技术,而村东南的荒坡地,阳光充足、空气适宜,是个养羊的好地方。
“养羊是好,可谁能保证赚到钱?”老郝有疑虑,多数村民也有疑虑。
“有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而且还与南宫、山东、广东的3家公司签订了购买协议,销路不愁,保证不会让大伙吃亏。”曹培锋的一席话,打消了大伙的疑虑。
“咱就养杜泊羊,这种羊好处多:吃得少、长得快、肉质好、抗病能力还强。”曹培锋补充道。
随后,曹培锋和村民代表又去外地多个养殖场进行了详细考察,并专门请教了养羊专家。回来后,曹培锋与村委会和村民充分商量,帮助村里成立了瑞祥农业开发养殖有限公司,专门饲养杜泊羊。公司实行股份制,贫困户优先入股,年底保底分红。
虽然过去也养过羊,可老郝听曹培锋这么一说,心里盘算,投进去的钱,既能保底、还能分红,既有技术支撑、又有市场销路,怎么也比干别的强。老郝马上拿出1.2万元扶贫资金,第一个在公司入了股。
平地、盖棚、通水、通电……首批100只壮实的杜泊种羊,入冬前运到了养殖场。
一个月后,100只杜泊羊生了79只小羊,小羊欢实,母羊壮实。这些天,一没事,老郝就和老伴到羊棚转转。他说:“小羊的叫声,听着最过瘾。”
指着羊棚,老郝掰着手指开始算账了,“这100只种羊3个月可生育200只肉羊。一只肉羊的纯利润按600元算,5个月可出栏,一年可出栏2至3期,200只羊卖后就是30多万元。”
“扶贫产业不能太单一。”在搞好养殖业的同时,曹培锋又带领村民建设了千亩核桃园种植园区,并修了上山路,引水上了山。村北坡上,还建起了光伏发电,首期年计划发电约3070.548万千瓦时。果品种植园、光伏发电场,都将成为乡亲们新的增收点。老郝每每想起这些事,脸上都会乐开了花。
2017年元旦这天,邻居张大妈领着一个俊俏的姑娘走进了老郝的家。“先谈谈,双方满意了再往下进行。”老郝的心愿就要实现了。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