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神秘“扫黄”名单制造网络狂欢 创投人士借机营销

2016-12-28 09:48  中国青年报

神秘的“扫黄”名单制造了一场网络狂欢

王秀宁

12月23日晚,北京警方对涉嫌存在卖淫嫖娼违法犯罪活动的多家高级会所俱乐部,进行了突袭检查,查获涉案嫌疑人数百名。随即,一份故作神秘又语焉不详的以互联网创投、创业和网红人士为主的抓捕名单流出。顿时,全民猜测的“捉奸”开始启动。面对“互联网+扫黄”这样的顶级爆点,不管是严肃新闻还是八卦话题统统失色。

一份没有出处也没有精准信息的涉黄名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猜测范围。但凡与描述内容有几分符合的互联网投资人、创业者或“丝网红”,都被亲朋好友问候了平安与否。这种“关怀”像是一把把利剑,刺向众多候选人。熟人多少会保持几分礼仪与客套,陌生网民却只管扛着道德大旗,率领指责与嘲讽的大军前来攻打。

关于这种群体攻打的景观,今年辞世的美国汉学家孔飞力在《叫魂》一书中写道:“一旦官府认真发起对妖术的清剿,普通人就有了很好的机会来清算宿怨或谋取私利。”孔飞力认为这就像往热闹的大街上扔了一杆上了膛的枪。

“互联网+扫黄”的名单出来之后,也像有一杆上膛的枪被扔在社交媒体上,人人都可以拿起来,对着“有疑点”的互联网人士射击,而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网民们拥有强大的道德评议权,对不公平事件打抱不平,对“黄赌毒”涉案人员进行人身攻击。然而,握有“上膛的枪”的网民,对社会的评议,更多表达出愤怒、不满与嘲讽。他们更愿意相信互联网创投圈人士都是伪君子,道貌岸然。

不信任身边人,不惜以告密方式获得权力感、正义感和安全感,每当类似现象发生,就会有批评指向网民的不讲证据、缺乏理性、太容易冲动。这其实源于一种集体焦虑。房价、疾病、教育、人际焦虑等等,都吞噬着人们的安全感。社交媒体上的“全民扫黄”恰恰起到了权力补偿的作用。

漫天扑来的质疑和嘲讽,让徐小平、雷军、papi酱等人不得不以或隐或现的方式进行辟谣。吊诡的是,社交媒体是一个权力可以自由流动的空间,你可以随意指责,我也可以巧妙绕开。甚至,雷军借机为自己的新产品打广告,徐小平展现投资人的温情友爱,papi酱则继续“抖机灵”以保持曝光率。传播展现出了多维化运作的神奇景观。

在这场扫黄行动中,网民们挥舞道德评议的大棒,互联网创投人士借机营销,吃瓜群众们看得目瞪口呆。

全站热点
明年起陕西将开展机动车检验项目收费监测

2016-12-27 21:02阅读

大兴新区未央管委会传达区城市治理工作会议精神

2016-12-27 17:42阅读

区政府办公室积极践行“快、准、细、实、严”要求 争当政府系统“五星级服务员”标兵

2016-12-27 12:25阅读

相约本周五 “寻找2016陕西最美民间歌手”上演终极PK

2016-12-26 19:10阅读

莲湖区召开迎接国卫第二次复审工作部署会

2016-12-26 09:46阅读

首届《陕北的婆姨陕北的汉》金嗓子大赛圆满落下帷幕

2016-12-24 17:00阅读

工商阎良分局阎良街工商所党支部召开“两学一做”第四次专题研讨会

2016-12-23 16:2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