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破解部分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村级后备干部人才缺乏、少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等问题,去年以来,长安区委把街道党校建设作为全区党建工作的一个战略部署全力推进。全区22个街道党校共招收学员1460人,开设班次88次,课堂授课696学时,现场教学217学时。在全面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乡治理突出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2月16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长安区委将强化基层党建、提高组织治理能力作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夯实发展后劲的有力抓手,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创新提出了基层党建“十个好”目标,建立了“一核两委一校一会”社会治理体系,即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村(居)委会、监委会为自治和监督组织,街道党校为年轻后备干部的孵化器,道德评理会为化解矛盾主阵地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长安区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按照“有阵地、有队伍、有制度、有经费、有活动”的要求,全区22个街道成立了街道党校,搭建起区委书记亲自抓,街道党工委书记任校长的街道党校工作平台,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形成了区委党校带动、街道党校联动的大党校、大队伍、大师资格局。在学员的招录、教学的管理等多个环节,严格程序、层层把关,将愿意扎根农村、服务群众的优秀青年团结到基层党组织周围。“作为一名街道党校学员,就是要把学到的东西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成果,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增收致富、建设家乡的梦想。”今年38岁的张小育是魏寨街道白庙村村民,初中毕业后在西安一家建筑公司当机械维修工。去年,区上第一家基层党校在魏寨街道成立,按照支部推荐、集中笔试、逐人面试的招录程序,他成为了街道党校首期学员。他不仅学习了党的理论,也掌握了致富技能,很快在村上办起了占地6亩的养殖场,并且以高品质、高信誉立足西安市场。除了设置党的理论教育课程,街道党校还将区情概况、社会管理、村务公开、农业科技等内容纳入授课范围,使学习内容更接地气。东大、五台等街道党校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使学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技能;细柳、韦曲等街道党校定期邀请高校老师授课,实现了农村青年在家门口“上大学”的夙愿;子午街道党校将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学员第一年在街道党校接受理论学习,第二年回村参加设定岗位和指定项目的实践锻炼;杨庄街道开展“杨庄大讲堂”、“广场课堂”,不断增强党校教育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聘请省市区党课教员、党政领导干部和有关技术专家135人次,深入基层讲课210场;组织学员到企业、基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学习技术,提升了农村党员培训的实用性。现在,街道党校这种新的党建模式,已经成为长安区委培养基层年轻党员、锻炼村级后备干部、增强基层组织发展能力的“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