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女子两次为一名白血病患者捐髓:血总是热的

2016-12-27 13:45  燕赵晚报

■河北分库陈日新主任为孟晓燕颁发证书。本报记者 李惺 摄

本报讯(记者 李惺)“血总是热的,我们虽不相识,可我们热血相融!”12月26日8时,来自衡水的70后女士孟晓燕准时出现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历经四个多小时,她体内173毫升造血干细胞被成功采集。这是她第二次捐赠“生命种子”,将再次挽救远在山东的一名80后白血病患者。当日下午,“生命种子”在最短时间内输进了这位80后白血病患者体内。

1970年出生的孟晓燕,是一名会计,2006年在单位组织的一次采样活动中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15年1月9日,孟晓燕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次为山东的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今年9月6日,孟晓燕再次接到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工作人员电话,由于患者病情复发,还需要再次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问她是否还愿意捐献。“我愿意,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都可以捐。”在电话里孟晓燕没有半点犹豫就答应了。

12月25日,在丈夫和衡水市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孟晓燕再次来到和平医院。12月26日就进行了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记者见到孟晓燕时,她正躺在床上被采集造血干细胞。问她是否有不适时,孟晓燕露出了笑容:“没什么感觉,就是有点麻,躺了一上午,不过想想自己能够挽救一个生命,这都不叫什么了。”

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最早孟晓燕并不适合捐献。体检结果当时显示,她的红细胞偏低、贫血。但她为了能够再次挽救患者的生命,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她一直吃补血药,直到红细胞上升到符合捐献标准。“作为社会一分子,能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救助他人的生命,我感觉特别幸运,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捐助志愿者的行列。” 孟晓燕说,“虽然我们不相识,但我希望他能健康地生活。”

“从我得知生病的那刻开始,我的人生彻底发生了改变,无情的病魔把我推向了恐怖的深渊,但我又是幸运的,因为有您无私的奉献,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医护人员帮患者给孟晓燕带来了一封感谢信。据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是目前挽救白血病人生命最为重要的途径,我省目前共累计入库(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志愿者约134000人,孟晓燕是捐献造血干细胞河北省第312例、2016年第42例、衡水市第10例。

全站热点
陕西省对农村贫困人口11种大病实行专项救治

2016-12-27 12:00阅读

榆林市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

2016-12-27 09:32阅读

区商务局学习传达贯彻两会及区委常委会会议精神

2016-12-26 16:32阅读

铜川市水环境治理取得阶段性实效

2016-12-25 12:22阅读

陕川贵部分地区下月起实施新农合跨省就医结报

2016-12-24 10:10阅读

“陕西省诗教先进单位”授牌仪式在长武县亭口镇举行

2016-12-23 15:09阅读

冬至长安这个地方的饺子最香

2016-12-22 18:3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