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说,她和婆婆从来没有红过脸 记者李宗华摄
在王家,大儿媳妇王无咎,享有很高声誉。在公公去世的34年间,她悉心照料婆婆,并维系着一家四代、30多口人的亲情往来。小姑子说,大嫂胜过大姐;婆婆说,儿媳妇就是女儿。
从没和婆婆红过脸
陕师大家属院,75岁的王无咎住一楼,99岁的婆婆住二楼。楼上楼下,她每天要跑无数遍。
前几年,老人摔了一跤,身体大不如前。最近几个月,天气变冷,老人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床上度过。
“老人是宝,老人在,这个家的根就在。”嫁入王家时,王无咎21岁,她是山东潍坊人,在陕师大幼儿园当老师。后来当了园长,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王无咎说,婆婆年轻时当过居委会主任,爱干净,能干,一生节俭,古道热肠,是个极明事理、极善良的人。
而作为“长房媳妇”,加上和婆婆住的也近,平日里,婆媳俩相处时间最长,“虽是婆婆,但在我心里,早就把她当亲妈了。”
在王无咎印象中,她和婆婆从没有红过脸,“我公公1982年去世,家中只有婆婆一个人,这个事对她打击很大,她操劳一生,养育了四个孩子,很不容易,很孤独。”也就是从1982年开始,婆婆的一日三餐,都由她做。
王无咎是山东人,类似陕西的搅团、麦饭、凉皮之类的小吃,她不会做,就主动向邻居们学。
老人90岁以后,喜欢吃一些软食品,为了改善营养,她总是设法安排可口、不重样的饭。老人喜欢热闹,怕黑、怕孤独,为此,她每天都要陪婆婆看电视、听广播,天气好时,带着老人去院子里转。
彼此体谅互亲互爱
于是,逢年过节,儿孙们都要从这个城市的四面八方赶到老人家中,吃团圆饭,这似乎成了王家的一个传统。
“这几十年来,里里外外都是大嫂一人,我们很感谢她。”老人的女儿王小云70岁。昨天下午,提起大嫂,她赞不绝口,“我经常和同事们讲我大嫂的事,他们都觉得奇怪,小姑子和嫂子能处得这么好?”
一般来说,大家庭最难处理的是婆媳关系。事实上,在王家,从儿媳妇,到孙媳妇,大家格外和睦。“家风很重要。”王无咎说,现在婆婆住的房子里,24小时都有人,晚辈们轮流回来陪老人,把外面的事情讲给老人听,一家人都很团结。
都说生活需要经营,王家四代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治家标本——彼此体谅、互亲互爱。三秦都市报记者 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