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青海“土族阿姑绣品工作坊”正式挂牌成立。 孙睿 摄
图为土族妇女欣赏盘绣作品。 孙睿 摄
中新网青海互助12月22日电 (孙睿)22日下午,为了更好的传承土族盘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阿姑绣品工作坊”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正式挂牌成立。
盘绣是中国土族独有绣法,操针时同时配两根色彩相同的线,一作盘线,一作缝线,该种绣法不用棚架,绣者左手拿布料,右手拿针,以黑色纯棉布做底料,再选面料上贴,绣品七色俱全,配色协调,鲜艳夺目。2006年土族盘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族阿姑绣品工作坊”是青海省“七彩织梦”公平贸易项目之一,“七彩织梦”互助县农村妇女公平贸易项目是一项以土族农村妇女传统工艺盘绣制作的手工艺品项目,通过公平贸易的模式提高绣女们的经济收入、家庭地位及社会地位,减少留守儿童数量,同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
青海省互助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闫国良介绍,土族盘绣作为土族特有的手工艺品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且以往都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的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但大多数人对于土族及土族文化知之甚少。目前,老一辈的盘绣能手大多年事已高,一些绝技得不到传承就已悄然消亡,而年轻妇女多热衷于较为简单的刺绣技术,为了对技艺复杂的盘绣进行再学习,“土族阿姑绣品工作坊”正式挂牌成立,希望在增加他们家庭收入的同时,还能更好的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前都是在家自己绣一些作品,遇到困难也没地方交流,现在进入到工作坊里,除了能和其他绣女一起制作盘绣外,还能在绣技上和大家一起交流,绣出更好的作品。”来自互助县五十镇的绣姑李满告诉记者。
青海省妇联副主席宝兰花表示,青海“土族阿姑绣品工作坊”正式挂牌成立,是对土族妇女由家里技艺、屋里传承走向社会,这不光解决了土族妇女的就业问题,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传承了民族文化,这对提升土族的文化自信是非常有意义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