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记者从全市基础教育质量分析总结会上获悉,注重德育体育美育,深入开展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市中小学校集中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汉字听写大赛、戏曲进校园、红色经典朗读、校园足球联赛等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红色经典教育、美育体育教育、实践拓展教育等探索不断,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升,美德少年典型层出不穷;不断改进中考招生制度,引导县域、校际间的均衡;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定向配额到农村薄弱初中,引导高中生源均衡;坚持加试地理和生物,引导学科间的均衡;体育计入中考成绩,引导学生素养间的均衡;实行网上阳光招生,统一填报志愿、网上统一录取,破解了招生秩序“老大难”问题;基础教育教学型研究更加贴近教学、课堂、学生;今年逐级推介了一大批“四有”好教师、身边好校长、好教师等师德典型,命名了10名最美乡村教师;利用暑假组织万名教师“大家访”搭建了师生、学校的连心桥;全市新建和改扩建校舍、硬化操场达到294.4万平方米,总投资27.3亿元,增加学位5.36万个,开工新建学校92所,已竣工69所,改扩建学校开工724所,已竣工600所;我市率先提出并落实“两免一补”特殊教育政策,教育精准扶贫覆盖全市建档卡贫困家庭2.9万名学子;全面实施13年免费教育;今年先后开展了校园欺凌、食品安全、校园周边安全、校车安全等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学生溺水实现零事故。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依靠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养成主动积极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深入开展德育主题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视体育和美育,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锻炼时间。加强渭城区、泾阳、礼泉、乾县、永寿、旬邑、淳化等县市区中小学建设,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同时,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建立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做好教育精准扶贫,教好在校的每一名学生,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记者 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