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沈阳12月15日电 (张颖)3年前,一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尾海雕被沈阳护鸟志愿者救下。3年间,它为国产追踪器的研发作出重大贡献。3年后,海雕突然遇险失联,志愿者们带领工作犬,历经上千公里追踪海雕下落。
幸运再次光临了历经磨难的“巍鹏8号”。15日,沈阳理工大学生态环境研究室主任周海翔告诉记者,“巍鹏8号”已被志愿者从距离沈阳近400公里的山区带回。
9日,周海翔发现海雕追踪器信号失联,马上警惕起来。志愿者10日找到它的失踪地点,发现沾染血迹的跟踪器、人的脚印、海雕羽毛和血迹。至此,“巍鹏8号”已带着跟踪器飞行1005天,留下14422个信息点。
“巍鹏8号”拥有众多传奇故事,它于2013年12月在沈阳被救助,但前胸磨伤、爪部严重磨损。周海翔给“巍鹏8号”接爪,进行胸部缝合。2014年3月冒险放飞后,它三次成功往返北极和辽宁。志愿者曾根据它的信号位置清除捕鹰大网、发现盗猎陷阱、为它解除中毒危机……海雕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为营救“巍鹏8号”,周海翔带领志愿者、训犬员和工作犬12日冒雪从沈阳出发,抵达山区调查,在龙凤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帮助下找到中毒并受伤的海雕。
“这只海雕为中国自主研发跟踪器做出了重大贡献。”周海翔15日告诉记者,它携带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太阳能信号跟踪器飞行3年,给研发者提供的信息量与以往鸟类研究相比,是巨大的历史性进步,解开了海雕迁徙的奥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