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陕西度量衡文化博物馆签约暨揭牌仪式在高陵场畔隆重举行,博物馆装修、文物鉴定及布展工作同时启动,预计明年5月20日 “世界计量日”正式开馆迎客。届时馆内布局合理、藏品丰富、富有古代计量特色的度量衡器物,将让游客在鉴赏过程中领略到璀璨的中华文明和古圣先贤的无穷智慧。
溯源历史,度量衡早在先秦时期出现,彼时各地度量衡器型各异、大小不一。及至秦王并灭诸侯一统天下后,颁诏实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这意味着早在两千多年前,秦人就迈出了法制计量的第一步,开创了中国计量的新纪元,为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传承弘扬华夏悠久的计量历史文化,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高陵场畔和文物捐献人士签署合作协议,将在高陵联合筹建集文物展出、文化研究、科普宣传、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度量衡主题博物馆。目前,已收集自秦代以来各历史时期度量衡器万余件,涵盖丈杆、尺具、杆秤、戥子、天平和北方斗升、南方米斛等,时间跨越漫漫2000年不断代,材质遍及金、银、铜、铁、石、玉、瓷、陶、骨、木等,器形各异、图案精美,绝大多数品相完好、尚可使用,其中不乏珍品孤品。藏品包括有“史有录载、世无实物”的始皇诏铜斛,存世仅两件的始皇诏方升、现身仅六七件的二世诏椭量等国家一级文物,363斤的契丹石包铜虎头权,450斤的明代扬州盐运局铜权王、273斤的清朝“钦定贰佰/户部官法”汉白玉双龙浮雕砝码、200斤的清代“生猪专用秤”铜权王等国家标准器、州府检定器、郡县校验器等珍贵器具,或等级、或材质、或器型、或量值创下了近20个中华第一,广涉粮、棉、油、盐、茶、药、渔等各个领域,俨然一部沧桑厚重的中华度量衡发展史。值得一提的是,量值58500克的2石级“闫氏秦两诏铜权”,呈弧形大圆纽,兼具篆隶字体、阴阳刻手法,填补了石级秦两诏铜权在器形、量级、量值、铭文等方面的多项历史空白,堪称国宝级文物;而纯金铸造的“武库/壹佰斤”,腹铸13字铭文,笔划凸出0.3毫米,实测重量22.5千克,合90秦斤(3钧权),疑为始皇帝“二世三世万万世”压镇江山之宝……该馆建成后,约1000平米展厅将按年代分设度、量、衡3个展区,同时采用以物归类、以史述变的方法,系统生动地展示我国古代度量衡的发展演变历程,和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的作用,让广大游客从中了解厚重的中华古代计量文化精髓。省质监局副局长魏恒星,省计科院副院长付文强,区领导边雅妮、仲伟周参加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