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西安市首个非遗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在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高陵场畔农耕文化博览园挂牌,将在弘扬华夏农耕民俗文化、强化关中非遗保护传承诸方面,发挥强劲有力的推动作用。
距西安40分钟车程的高陵场畔,坐落于高陵城北2400年前古仁村堡旧址上,发展面积1000亩,2012年开工建设,现已完成投入1亿元,建成集群式博物馆区、公社文化记忆区、场畔文化体验区、关中模样印象区、关中民俗游艺区、现代农业休闲区和关中特色美食区等几大板块,一举跃为陕西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影响最广、游人最多的农耕民俗主题品牌景区。其中关中农耕文化博物馆品类之全、藏量之巨国内首屈一指,陕西度量衡文化博物馆珍品之多、价值之大国内罕见,包括马家窑彩陶馆、汉陶馆、石器馆、兵器馆、水车馆、马车馆、史志馆、民俗馆等等,上起远古、下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品类5000余种,总量35万余件,位列国内同行之首。民俗游艺区整合推出了近百项目,公社文化区还原再现了忠字碑、大队部、广播室、医疗站、大戏楼、大粮仓、大食堂等特定背景下的系列宏大场景,关中印象园复建了骊山烽火台、刘邦拜将台、秦汉老城楼、关中三合院和五谷丰登塔等标志性节点景观,另外还有数百亩大的瓜果、蔬菜、花卉和水景林区,以及汇聚了关中名吃的特色美食街区。开园4年来,景区游客日多、影响渐大,日客流量万余人次,节假日则达三五万之巨,有效地弘扬了传统文化,活跃了旅游市场,推动了区域发展。
在以巨量的馆藏展品、丰富的体验活动弘扬农耕民俗文化同时,高陵场畔一贯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先后成为关中木轮大车铁具打制钉装技艺、关中熟皮合绳车马辔具制作技艺、关中场畔农具制作技艺、关中笼具制作技艺、关中钉马掌技艺、关中木轮大车制作技艺及易有功纸扎技艺等省市挂牌扶持的非遗传习项目之传习基地,引来了一批批全国各地的参观取经者,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积极的影响。西安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升荣希望高陵场畔奋力开拓、层楼更上,为全市传承文化和非遗保护开辟更多的新途径。高陵场畔董事长闫国新表示,将进一步扩大视野、拓宽思路,把更好更多的几近灭失的传统技艺抢救下来传承下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