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礼泉:旱腰带上挖出群众脱贫的生态金矿

2016-12-08 12:00  陕西传媒网

立冬时节,驱车行走在礼泉北部的旱腰带上,所见所闻让人吃惊,在这块面积、人口几乎占到礼泉1/3以上的贫困地区,昔日不毛之地今天遍布郁郁葱葱的各类生态产业林,设施现代、洁净美丽的特色乡村旅游村落也不时可见,而一户户农家发展绿色产业过上的殷实生活,更让人感到欣慰。礼泉县硬是变劣势为优势,在旱腰带挖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生态金矿,使贫困发生率由23.3%下降到6.4%,让7.2万贫困户脱贫致富,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调整结构:新产业刨金掘银

今冬,当大多数果区群众还在为卖果难忧心的时候,礼泉旱腰带的农户却为荣获“后稷奖”的甜籽石榴怎样满足电商“产多少要多少”的要求而发愁。由原先“种了一料子、收下一帽子”的惨淡收获,到如今特色农产品走俏大江南北的喜人局面,这是礼泉深挖资源禀赋、精准调整产业结构带来的巨变。

走进昭陵社区前山村,这里几年前全村人均纯收入3000多元,如今在政府引导下全村2800亩地仅石榴就种了2000亩。村支书赵中友自豪地说,今年石榴收购价由原来的每公斤9元涨到了17元,最高达到30元,不出3天就就被抢购一空,全村户人均纯收入少说也在2万以上。正是对旱腰带优生、市场需求的石榴、红提葡萄、御杏等特色果品,礼泉统一规划布局,不断扩大面积,已发展像前山村这样的特色产业村数十个,让40%以上的户均收入达到让人羡慕的10万元以上。

旱腰带生态脆弱,既需要打造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金腰带”,也需要打造保护生态的“绿腰带”。礼泉在退耕还林、生态造林及生态补偿中向贫困户重点倾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扶贫之路。对有从业能力及意愿的林区贫困户,县上鼓励他们参与退耕还林等生态补偿,让贫困户获益2000多万元。去年至今,县上还按照最新要求从严执行环境准入标准,持续倒逼开采旱腰带石灰石资源的海螺水泥等企业强行入轨,强力打造新型环保建材产业带,既给贫困户带来收益,也让生态持续修复。

在旱腰带土里刨金的同时,礼泉还做出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的精彩文章。特别是袁家村,凭着原汁原味、热气腾腾的“关中印象体验”,连续3年每年吸引300多万游客,一碗粉汤养血一年就能卖到上千万元。袁家村平均每天收入200多万元,全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全村64户户均收入达到惊人的588万元,仅今年国庆期间就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不仅带动全县形成十数个旅游示范村,也成为引领陕西乃至全国乡村旅游第一“网红”。

突破瓶颈:新环境遍洒甘露

拧开地头的水龙头,一股清冽的井水汩汩而出。“现在全社区葡萄、石榴园全部埋上了管子通了水,过几天萧山投资100万的深井就要出水,今年我们打了20多口井,整个旱腰带人畜饮水基本解决,生产用水也在逐步解决。”在庄河村,昭陵社区负责人尚文策给记者介绍。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样的情景出现在旱腰带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滴水贵如油,世代为水愁”。过去,这里淳朴的乡亲宁愿送客人一个馍,也不愿端出一碗水。这里吃水,不是收集雨水,就是到几里外甚至十几里外的平原去拉,农民们世世代代为水吃尽了苦头。着眼彻底解决群众的吃水难、用水难,礼泉持续接力,先后在旱腰带地区新打各类水井过百眼,建成集中供水工程51处,仅昭陵尧召一处供水工程就解决了沿线2万多人口的“用水难”问题,既让旱腰带群众用上了安全水,也奠定了这一地区产业发展的雄厚基础。

突破瓶颈的,不仅只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最缺钱,县上就积极探索财政基金、扶贫互助资金担保、扶贫贴息等各类资金扶持模式,仅今年,县财政已拿出1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累计撬动各类金融机构为1210户贫困群众发放小额贷款5015万元,让他们从种植养殖旅游中获利2亿多元。贫困户造血功能差,县上实施公司+农户帮扶,仅今年便城关宏润香菇、骏马天丰肉鸡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合作、联营、入股等多种方式,与1785户贫困户结成扶助对子,让他们致富无忧。

尤其令人振奋的是,礼泉还以全新理念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贫困户产业就业与居住环境同步推进、共同提升的新路径。县上统筹考虑多方就业、产业发展及生产生活居住条件的改善,启动特色城镇化移民搬迁,建设烟霞镇儒雅居、叱干镇相家等移民小区,目前已签订购房协议1017户3434人,4个增量房安置点也已全面启动,让世代居住在旱腰带的农民过上了产业无忧的现代都市生活。

培育主体:新农民扬眉吐气

昭陵社区肖山村"石榴大王"丰占魁石榴技术远近闻名,他不仅靠石榴盖起了新房,供出了大学生,更带动全村栽植御石榴2000亩,村民人均纯收入接近1万元。在旱腰带,像老丰这样依靠自己技术和经营的农村能人近百名,他们不仅自己发家致富,也带动乡亲们走上富裕之路。

没有现代农民,就经营不好现代产业,也过不上现代生活。秉承这一理念,礼泉举全力在旱腰带培育现代农民。着眼于提高贫困户现代生产技能,先后组织各类培训2800多期,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800多人,让他们凭借技能走遍大江南北。叱干镇赵上利掌握一手双矮高纺锤苹果的作务绝活,依靠这一手艺,他省内外走南闯北讲课传艺,一年至少进账20万。致力于提高贫困户抱团发展的组织化程度,累计扶持成立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15个,入社农户1300户,还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等知名电商平台,让贫困户农民通过淘宝、微店等形式把特色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

令人叹服的是,礼泉干部在帮扶农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上的自加压力和持续接力。去年以来,县上领导确定了“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高”的重大战略,提出2017年全县所有贫困人口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全部实现脱贫。带着真心实意和真金白银,全县213个驻村工作组下乡驻村,7315名党员与10372户精准扶贫户结成对子,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成为旱腰带贫困户最有力的好帮手。(陕西日报记者 乔晋 齐宇强 陕西传媒网记者 王雷)

全站热点
“2016年度陕西省政协十大新闻”揭晓

2016-12-08 11:01阅读

未央区举办“微型消防站”灭火演练

2016-12-07 21:40阅读

区建设局扎实推进十大惠民实事

2016-12-07 15:30阅读

蓝田县文物旅游局2016年政风行风民主测评会召开

2016-12-07 09:15阅读

秦耀园艺科技示范园每年提供优质苗木200万株

2016-12-06 12:07阅读

莲湖区积极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建设

2016-12-05 18:57阅读

新城区民政局组织到南院门街道 德福巷社区参观学习

2016-12-05 10:08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