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
老师多次鼓励
警察上门劝导也没用
李凡突然不愿上学,不光家人不解,老师也无法理解。李凡父母说,为了弄清孩子不愿上学的原因,班主任曾来家访。在李凡偶尔回学校上课时,有老师还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希望帮他建立“信心”。还有老师给家长发来鼓励短信,但都没有用,李凡就是不去上学,也不说原因。
“娃他妈也急了,专门请假陪娃,还买了一堆育儿书。但娃已经这样了,这会儿看来得及吗?”奶奶很担心,“我孙子的未来是不是就被耽搁了?”
“我还去找过警察。一开始,人家说孩子小,后来我再三请求,民警真的上门劝导孩子。孩子可能有点怕警察,上了两周学,但之后又不去了,咋说都没用。”奶奶说。
对话孩子
“只要他不笑我,我就去上学”
无奈的李凡奶奶拨打了华商报新闻热线,请求华商报记者“假扮学校‘教导处老师’开导孩子”。
昨日,华商报记者走进李凡房间时,爸爸正陪着他。李凡爸爸双眼通红,说很久没睡过安稳觉了。而李凡一见生人就跑,也不管爸爸介绍说是“学校教导处老师”,嘴里还叫着“不聊不聊”。
他跑出门外,蹲在走廊角落还继续念叨着“不聊不聊”。记者附和说不聊,请他回屋。僵持一段时间后,记者说,“要是有同学‘欺负’你,你给老师说,要是他做得不对,老师帮你批评他。”反复几遍后,李凡进屋了,但嘴上仍念叨着“不聊”。
“你已经很长时间没去学校了,你们班老师还有家长都很着急,但都不知道原因,你自己知道原因吗?”华商报记者问。
李凡坐在椅子上,一直摆弄着玩具。“没有原因,就是不想去。”他把头架在椅背上,看着手里的玩具说。
“要是有同学或老师欺负你,你跟老师说,老师帮你批评。”记者又重复了一遍。停顿一会儿,李凡突然说:“我不喜欢班里的××。”记者问为什么,他说,“那名同学取笑我数学不好,有时我到学校比他晚些,他也笑我。这段时间,只要我回去上学,他总是趁课间跑到我身边笑我‘逃学’,我烦他。”
当华商报记者问是否有其他同学笑他时,李凡想了想说没有,还说“就是他一人,只要他不笑我,我就去上学”。说完,他看了一眼桌上的课表。
随后,华商报记者与李凡的班主任沟通,班主任一再表示,会帮助孩子克服难关。“但也不能因为李凡对某位同学不满,就把责任推给另一名同学,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班主任说。
昨晚,李凡父母给华商报记者打来电话:“他正在收拾书包,说明天要回去上学。”
心理专家
父母与孩子“角色扮演” 帮孩子克服人际交往困难
昨日,华商报记者连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逍。她认为,李凡并非厌学,而是与同学的人际交往出现了问题。“从目前看,孩子厌学有性格上的原因,孩子欠缺交往技巧,但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的原因,父母缺位,导致孩子在很多方面,尤其是人际交往方面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
杨逍建议,李凡的父母一定要抽时间,帮孩子补上人际交往这一课,与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比如,给孩子设置各类被取笑的场景,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杨逍说,“还应多和孩子聊天,听听他的真实想法。不要总批评孩子做得不对,而要教孩子该怎么做。”
此外,杨逍还认为,孩子父亲也应好好反思教育方式,尝试用其他方式来树立“威严”。“专制的父母容易造成腼腆、羞涩的孩子,不利于人际交往。”杨逍说,“更不要对孩子寄予太多不切实际的希望,反而让孩子负担不起,产生逆反心理。” (记者 付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