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我省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的六大经验
自2009年开始,陕西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省级旅游示范县的创建工作,历时六年时间,先后成功创建了两批17个省级旅游示范县。
旅游示范县的创建是对全域旅游的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极大地引领了陕西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
经验一:政府主导是县域旅游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
县域旅游不同于其它形式的经济业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全民动员”是旅游发展初级以及提升的必由之路。由于旅游的综合性和关联性特征以及县区发展环境的差异性,决定了旅游业发展制约因素较多,因此只有实行政府主导,强化领导,才能保证各项发展政策、工作措施的落地实施。
经验二:规划为先是县域旅游有序推进的基本纲领
规划是政府的第一资源,也是政府的第一责任。产业布局、产品特色、形象定位、环境打造、基础保证决定着县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和目标,也决定着旅游市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县域旅游发展要以规划为先导,找准定位,做足特色。
经验三:市场化运作是县域旅游做大做强的基本动力
市场化运作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产生内生动力的根本源泉。充分发挥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产品体系是县域旅游经济突破的必然选择。各示范县为破解资金瓶颈纷纷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盘活市场动力。
经验四:发展乡村旅游是县域旅游富民的基本抓手
让农民成为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依托旅游实现其身份的转变和脱贫致富是旅游发展的重要目的之一。在旅游示范县创建过程中,各县都将旅游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各类惠农政策,将县城环境提升、城镇化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
经验五:特色化发展是县域旅游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特色化、标准化是打造旅游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求,也是牵动市场,吸引游客的根本所在。为推动县域旅游向品质化提升,在省政府制定的标准中,对旅游发展水平、旅游开发与保护、旅游质量及安全等进行了规范,明确了100多项指标,使示范县建设有据可依,有标可循。
经验六:旅游环境提升是县域旅游全域推进的基本前提
旅游业是通过为游客创造愉悦和快乐而获得效益回报的产业,举目可及、随处可体验的良好旅游环境,既是一种品位体现,也是留住游客的基本所在。各旅游示范县结合创建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等工作,把加强环境建设作为发展县域旅游的“基本功”,着力提升城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