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肖,又去修电视呀?”,“哎,东头秀芹说他家洗衣机咋有问题咧,去看一下!”。说修洗衣机的就是细柳街道北三角村的电工肖天顺,他是原3513厂出了名的党员电工,肖天顺退休后一直居住在村,为响应村支部号召,老肖承诺免费为全村乡党修理电器。所以,村民一看见老肖夹着自行车、带着工具箱就知道他准是给谁家免费修电器去了。和肖天顺一样,姜仁村模范党员郑义孝向村民承诺,谁家农机有问题需要电焊的话,他就随叫随到,免费提供服务。还有东庙村的驾校教练寇江华,他承诺免费为村民培训驾车技术,还有中等村高忙会,他承诺为村大队部打扫卫生,定时定点为村民服务,还有……这是长安区细柳街道近千名党员践承诺促民风的缩影。
如今,随着“一核两委一校一会”联动力量的不断加强,细柳街道以各支部为抓手,通过“共创幸福家园,我是党员我先做”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增强支部服务水平和能力,充分发挥“两委”的左膀右臂功能,以街道党校和村级道德评理会为重要补充,形成了以党风带村风,以村风促民风的良好氛围。 多措并举提高“一核两委”服务水平 为提高“一核两委”工作能力,细柳街办从健全学习制度、创新工作方式、规范工作程序等方面重点突破,取得了良好成果。在工作中,街道一方面创建了学习制度,确定了每个月第一个周三为支部书记例会日,每月15日、25日为村党员学习日。通过现场会、集中学习讨论、义务劳动等多种形式,及时传达先进精神,模范带头服务群众。另一方面创新交流方式,建立了支部书记交流群、城市治理工作群等微信交流平台,“直播”工作、亮晒成绩,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局面,提高了干事创业积极性。今年七月,大羊村、蔡家堡村继续发挥良好的村风,由“三委会”成员为考上大学的困难家庭送去助学奖金,短短几天时间,通过微信交流平台的积极广泛传播,这种助学行动便在各村迅速普及开来。此外,规范了工作程序,制定了《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规定了村领导外出请假、财务报销制度等,保证了各项工作严格规范而又井井有条。 创新方式发挥街道党校培育作用 夯实队伍储备力量是确保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细柳街道按照“有阵地、有队伍、有制度、有经费、有活动”的要求,迅速成立了街道党校,配有教室140平方米,可容纳100人同时上课,印制了1000本学员专用笔记本,投影仪、电教播音等硬件设备配备齐全。目前,79名一期学员培训任务已全面完成,第二期45名学员已授课4次。校委会在党校制度和办学方式不断创新,在教材编印、授课内容和方式上不断探索,建立了街道党校微信群,与西安文理学院联合办学,聘请教授定期授课。制定和完善了街道党校考试考核考评制度、学员学习管理制度等,通过党校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政策理论水平,引导辖区广大优秀青年“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为农村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组织基础。 科学配置道德评理会高效运行 近三千人的晨光村,面临高新区合作共建任务,村主要干部大多忙于日常业务和征地协调。评理会成立之前,群众一有问题就找村干部,可“活多人少”的实际导致一些小矛盾放缓搁置,有时群众一急,反而造成矛盾扩大化。新成立的评理会就成了村里“信访”接待第一站,来这里的人都说:有事就找评理会么,人家说的就是在理,咱服!村支部书记任建民说:“我们这个评理会主要是依据咱村制定的村规民约和一般的道德约束,调节村民纠纷,如果涉及到重大事项当然还是要村支部和村委会处理。近一年来,光评理会就处理大小矛盾纠纷30余起,起到了良好的调解作用。能来这里的大多是受了气或者有邻里之间小纠纷,很少涉及到大问题,看着他们气冲冲地来,高高兴兴走,感觉我们的存在还是很有意义的,通过工作,乡党们看见我更加亲切了,我这也算为群众办了实事了嘛!”。和晨光村一样,辖区其他28个村也按照要求成立了道德评理会,成员主要由村干部以外的3-5人构成,他们常年在村,群众威信高,说服力强,为促进和谐融洽民风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