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们村里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垃圾看不见了,污水有处排咧,就连原来乱七八糟的柴堆、粪堆都收拾干净了。政府还在各户门前统一建了花坛、栽了树,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看到这些变化,我们这届班子工作起来也更有干劲了。”长安区魏寨街道彭村党支部书记李胜利说。
今年以来,魏寨街道以建立健全“一核两委一校一会”社会治理体系为载体,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三抓三比”主题实践活动为动力,进一步抓党建固根本,抓基层打基础,抓班子带队伍,抓亮点求突破,为实现魏寨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狠抓干部管理 形成发展合力 街道处于行政体系的最底层,如何将千头万绪的工作做好、做实,是强化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魏寨街道将强化一核两委工作作为加强干部管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更好为群众服务的有力抓手,先后为党员干部配备了轻快便捷的自行车,要求包村干部每周至少三天时间待在村里,集中为群众解决养老社保、孩子上学、产业发展等问题。当地群众对“公务自行车”赞口不绝:“干部以前开车下村,很少有人知道,隔着车窗玻璃,要问个啥事,也不好意思。现在都改骑自行车了,说起话来也方便了,成了名副其实的‘移动办公桌’,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与此同时,街道办全面落实村“三委会”干部坐班制,完善监督管理制度,24小时为群众服务;建立第一书记及大学生村官例会制;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对机关29名党员及全街道444名农村党员实施“挂牌明示、分类管理、细化考核、评星定级”的挂牌管理,严管实考。并按照全省“四位一体”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年的要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落实17名党建指导员工作责任;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每月定期研究、分析落实情况,把责任分解到人到岗,形成合力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打造学习平台 夯实队伍根基 在一片绿油油的蔬菜大棚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王教授给围在身边的人讲解大棚蔬菜种植及注意事项。这是长安区魏寨街道党校,现场教学时的一个场景。通过在田间地头教学,让学员把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为进一步夯实党建基础,提升农村基层党建水平,培养一批优秀的农村后备干部和致富带头人,魏寨街道于2015年6月创办了全区首家基层党校,逐步强化农村执政后备力量,一期招收学员39名,二期招录学员52名。为保证教学质量,街办先后聘请省、市区委党校知名学者教授,采用必修、选修、自学三种方式,为学员传授政治理论知识、实用生产技能、“国学”思想精髓、村务管理、法律基础等,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培养基层农村后备干部的基础上,把对农村现任“三委会”干部培训、劳动力技能培训、党员轮训也纳入到街道党校的工作范畴,突出街道党校拓展性,为推动魏寨跨越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老师讲了许多新的管理理念,很实用。”谈起党校的授课方式,学员张小育表示,“这样的教学增强了我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带领群众创业致富的能力,带领更多的人投身到建设‘生态、富强、和谐’新魏寨中来。下一步我要引导村民发展种养殖产业,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巧借乡贤之力 树立和谐新风 如何更好的协助解决农村各类民生和社会治理难题?魏寨街道党工委组织各村成立了道德评理会,让有热情、又有威望和实力的乡贤们参与到村庄管理中来,并引导各村根据实际制定符合村情、群众认同的村规民约,统一制作,在15个村显明位置上墙公示。别看这些村民年纪大,却是群众眼里“说话算数、管得起事”的人物,是村民心中的“乡贤”“能人”。爱心公益、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乡贤们出马配合协助工作,今年以来处理矛盾纠纷97起,树立了在群众中的威信。同时,开展“传承文明家风,建设幸福魏寨”系列活动,评选出群众认可的“好媳妇”、“好公婆”、“五好家庭”等模范代表,构建魏寨“乡贤文化”,发挥传统美德的教育、感化和约束作用,共建文明和谐新农村。街办信访干部杨栓民说:“自从有了道德评理会,来街办反映矛盾纠纷的群众较以前少多咧,一些邻里纠纷、家庭矛盾都在评理会解决了,真正是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