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深化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促进跨行政区域大学区间的教学交流研讨,搭建城乡教师间相互交流的平台,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小学大学区与蓝田普化镇中心小学大学区开展了跨行政区域教学交流研讨活动。
2016年11月24日上午,在陕师大锦园小学大学区学区长罗虎、副学区长未央区新房小学校长黎蕊群、华远海蓝城小学校长宋奕君、陕师大锦园小学副校长尹苗的带领下,该大学区部分教师以及“陕西省马学梅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成员一行14人来到蓝田普化镇中心小学大学区进行了教学交流研讨。
这次的交流研讨活动主要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该大学区四名优秀教师在同一时间进行了送教展示。二是该大学区领导及上课教师与当地学校领导、教师做了关于学区管理和课堂教学方面的交流与研讨。
西北五省赛教一等奖获得者、陕师大锦园小学高段数学组组长赵婷婷老师讲授的是自编数学绘本《马克的零用钱》。赵老师整节课以故事贯穿始终,把课堂充分交给学生,孩子们和老师在积极的思维碰撞中,轻松、愉悦地掌握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一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科。这一节课赢得了蓝田普化镇中心学校大学区的数学老师们的赞誉,大家一致觉得数学绘本这样的课让人耳目一新,纷纷表示要在自己的课堂中进行尝试。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师大锦园小学副校长尹苗也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进行了点评,她引导数学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深度关注学科整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来自未央区新房小学的邱国军老师虽然年轻,但是基本功扎实。他执教的是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课前,邱老师采用师生一一握手的互动方式,一下子消除了师生初次见面的陌生,为课堂的顺利进行做了很好的铺垫。课中,邱老师能够牢牢树立目标意识,扎实有效地落实字词教学,形式多样地朗读课文,从而突破重难点。在听课教师多方位评课的基础上,新房小学教导主任寇万利老师也提出“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希望邱老师不断努力,打造自己的个性课堂。
华远君城小学孙娜老师执教的《Is it a dog》一课,以流利的英语口语,丰富多彩的图片,形象的肢体语言,让蓝田普化镇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在全英文的浸入中,轻松地学习英语句式、快乐地应用英语对话进行表演。授课结束后,中心校大学区的老师们更多的是向孙老师和评课专家张译元老师请教:怎么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怎样教授孩子纯正的英语语调?英语教师怎样提高口语水平等?张老师以其睿智、耐心、细致的解答,得到了各位老师的认同。
华远海蓝城小学杜雯玉老师给五年级孩子们带来的是一节别样的音乐课——《故乡的小路》。杜老师采用奥尔夫和柯达伊相结合的教学法,从实际出发,充分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孩子感知节奏、理解词曲。40分钟的课堂,孩子们和听课老师完全沉浸在音乐的美妙氛围中。西安市骨干教师、华远海蓝城小学工会主席陈蕊老师和听课老师们一起对这一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与此同时,该大学区的各位领导和蓝田普化镇中心小学大学区的领导也就大学区管理、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改革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初步达成让中心校老师来我大学区进行“影子工程”学习的意向。
本次活动的开展,是陕师大锦园小学大学区落实西安市教育局深化实施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积极构建跨行政区域大学区工作的有效尝试,对实现城乡教育深度融合,促进城乡教育水平均衡和谐发展、共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两个大学区今后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