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乡村旅游扶贫成赣南老区脱贫攻坚“助推器”

2016-11-22 17:49  新华社

新华社南昌11月22日电(记者赖星)初冬时节,江西赣州市上犹县梅水乡枫红水碧,灰瓦白墙的客家民居点缀山间,犹如一幅山水田园画卷。对于赣南老区的贫困群众来说,这样的美景不仅赏心悦目,还能流金淌银。

农情园、山水园、风车长廊等乡村游项目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不仅激活了梅水乡的农村经济,也带动当地困难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每个月1300元的工资,收入稳定,再也不为下雨天没事做犯愁。”梅水乡新建村贫困户田允靠在当地柏水寨休闲创意农业园负责安保工作。

田允靠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外出务工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新建村通过流转柏水寨5000余亩土地,开发柏水寨休闲创意农业园,使田允靠和村民们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租金,还能在农业园务工,每户年均增收9000元。

为了让老区人民早日脱贫,赣州市大力发展旅游扶贫,采取景区带村、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能户带农户等方式,鼓励贫困人员参与旅游业,为他们提供直接和间接从业机会,拓宽增收渠道。

在大余县丫山景区,当地按照“景区+党组织+专业合作社+基地+扶贫户”的运作模式,将乡村观光、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演艺等结合起来,创造了近2000个就业机会,带动了周边3个贫困村100多户农户参与景区配套设施建设。

黄龙镇大龙村地处丫山景区腹地,去年4月开始,大龙村与当地一家生态旅游公司签订农副产品供销合同,对贫困户创业进行全方位扶持。“我们发展了大棚蔬菜,还种植了茶叶、脐橙,我有信心用三四年时间摘掉贫困帽子。”村民谢发寿说。

乡村旅游已成为赣州旅游业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型业态,成为推动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抓手。截至目前,赣州市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带动从业人员15.45万人,其中有13.88万农民,辐射贫困人口近32万。

赣州市旅发委副调研员陈广明介绍说,为了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共享旅游“红利”,赣州市创新乡村旅游经营方式,鼓励农民以资产、资源参与经营。如景区内的贫困村通过以旅游资源、土地入股参与旅游开发,让贫困群众获得稳定收入;景区周边的贫困村依托景区市场,开办农家乐、家庭旅馆,从事旅游服务;景区从业人员招聘则优先考虑景区周边贫困群众。

“我们相信,当群众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并分享发展的红利,乡村旅游扶贫必将成为赣南老区脱贫攻坚的‘助推器’。”陈广明说。

全站热点
汉中兴汉家电商场启动电网连万家、共享电气化主题活动

2016-11-22 17:25阅读

严格标准 高质量做好党代表推选工作

2016-11-21 17:32阅读

前三季度我市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名列全省第一

2016-11-21 11:00阅读

电商成陕西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和创富

2016-11-20 09:38阅读

新城区食品药监局加强药品生产长效机制建设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2016-11-18 17:04阅读

供电分局切实做好冬灌期间安全用电

2016-11-18 10:25阅读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

2016-11-17 15:1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