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确权后让农民贷款更加方便
瓜菜种植设施化
土地流转集约化
现代农业园区
阎良区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区县, 在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同时, 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 千方百计拓宽农民融资渠道, 盘活农村资产, 逐步创新出 “信用抵押贷款” 和 “合作社+社员担保贷款” 两种模式, 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让农民的“沉睡资本” 变成了 “流动活钱” , 走出了一条解决农民贷款难的新路子, 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土地确权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承包权、 经营权、 三权分置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为设施农业及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又好又快的促进了广大农民增收” , 区统筹办工作人员说道。
“确权后, 我把自己的6亩地流转给合作社, 合作社用来搞温室, 我还在自家地里面做工, 足不出户, 挣着双份钱……” 作为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受益者, 武屯镇三合村村民秦福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拿双份工资的人我们合作社有20多个” , 国强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告诉笔者。
像国强合作社这样流转农户土地用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在阎良区不断涌现。目前, 全区土地流转面积4.673万亩, 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9.9%。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通过政府引导, 逐步涌现向专业大户、 家庭农场、合作社集中的新模式, 集中表现为: “村两委+合作 社(家 庭 农 场)+农户” 、 “龙头企业+村委会+农户” 、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 、 “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 等多种贴合阎良实际的土地流转模式, 形成了以合作社园区、 家庭农场和种养殖大户为主, 以农业龙头企业为辅的土地流转格局。目前, 全区设施瓜菜面积发展到12.5万亩, 建成了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 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1个,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00余家, 家庭农场33家。
经营者和农户互利双赢。通过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发展, 经营者积极加大投入, 农户收入得到保障, 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全区经营大户、 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农业开发资金达6000余万元, 带动农户建成设施农业万余亩, 全区涉及土地流转的农户7433户, 占总数的17%, 流转土地收入大致稳定在每年每亩1000-1200元。
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 放手从事其它产业, 收入较以前有明显增加, 既挣租金、 又挣薪金的 “现代职业农民” 明显增多。
农村资产向资本转化。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的深入开展, 阎良区通过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创新运用, 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有效解决了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去年, 我以 “合作社+农户” 的形式向信用联社贷款5万元, 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今年二次贷款, 期限增加了一年, 让我又扩大了蔬菜规模” , 国强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李楠楠高兴地说道。
在国强现代农业园区, 创新 “合作社+农户” 抵押贷款模式, 由合作社为具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社员抵押担保, 有效解决的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探索出阎良区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的新模式。
“我们去年为社员贷款190余万元, 及时解决了社员的生产发展问题,由于及时还款, 社员信用良好, 今年的放宽期限又增加了一年” 。国强农业负责人表示, 通过把农村的土地产权变为进行盘活, 有效缓解了农业发展的资金困境, 提高了农民收入。
随着阎良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 金融服务三农下沉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据悉, 截至目前, 区信用联社累计向有证农户授信2.2亿元, 用信1.9亿元, 作为全省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试点, 阎良邮储银行为阎良区113家新型经营主题贷款1亿元, 为阎良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资金保障。
同时, 阎良区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试点工作有序进行中。
(丁磊刘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