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通讯:鄱阳湖渔家的水上生活

2016-11-20 19:0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江西都昌11月20日电 题:鄱阳湖渔家的水上生活

中新社记者 王剑

对鄱阳湖渔民詹氏兄弟而言,一艘船,就是一个家。吃、住、行、工,都漂泊在水上,船,不仅仅是捕鱼的工具,更承载着家人的生活和梦想。

位于长江中游的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被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吟咏的“鄱阳湖上都昌县”拥有鄱阳湖水域面积的三分之一,具备典型、完整的内陆湖沼湿地生态系统,是鄱阳湖区湖泊湿地面积最大的县份。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渔民们靠水吃水,漂泊水上。

11月18日一大早,船老大詹太森上岸买了蔬菜、猪肉,又在渔船上布置伪装网。今天有客人租了船,要去离码头15公里外的朱袍山拍摄蓼子花海和候鸟。

由于枯水期比往年来得早一些,鄱阳湖上的蓼子花开得格外艳丽,眼下又值候鸟在湖区越冬,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游客前来观赏拍照。蓼子花最美、候鸟最多的水洲需要摆渡,心思活络的老詹看准商机,带着弟弟小詹干起了“服务业”。

“一年里有小半年在船上度过,风吹日晒,一年下来总也有个10来万块钱。”拍鸟客上岛拍摄的休息时间,老詹点上一支烟,在船头与记者唠起家常。“往年只能靠捕鱼,湖区几个县的渔村经常打架,现在干旅游业也能赚钱。”

“儿子们读不进书都已成家,两个女儿都念了大学,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说到儿女,老詹黝黑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狭窄逼仄的船尾,鱼香味袅袅传来,两位主妇正在做饭烧菜。

不同于海边男人捕鱼女人持家的传统,鄱阳湖的渔民一般都是夫妻档,女人们不仅要帮助丈夫打渔,还要承担各种后勤工作。于红英打小生活在陆上,嫁给小詹20年,做起事来已经驾轻就熟。

客人拍摄归来,船头摆个木板就是桌子,炖草鱼、红烧鲇鱼、辣椒炒肉、小炒青菜。客人们频频夸赞鄱阳湖鱼鲜美可口,于红英们却只吃猪肉和蔬菜,“网撒下去就有鱼,再鲜美都吃腻了。”

时近黄昏,渔船回到距都昌县城不远的一处码头。

码头之于渔民,犹如城市社区之于市民,是信息交流、物品买卖、情感互换的重要场所。傍晚,正是码头一日里最喧嚣的时候,渔民把一天的收获交售给收购商。

这几天,鄱阳湖水位上涨,几艘渔船的活水仓里满是鲤鱼、鲢鱼、草鱼、胖头鱼,个头不小,上秤一约,收入自然也可观。这些湖鲜将被运送到中国大江南北,进入餐馆、超市、千家万户,成就鄱阳湖的美誉。(完)

全站热点
西乡“7个全面过硬工程”会诊交办会推进基层党建

2016-11-20 11:00阅读

考核累计三个月排名靠后 市监察局约谈户县县政府

2016-11-19 11:00阅读

涝店镇召开县镇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培训会

2016-11-18 18:17阅读

未央区总工会召开报刊征订会议暨工会通讯员培训会

2016-11-18 10:45阅读

强基固本抓学习 党建领航促发展

2016-11-17 16:04阅读

重污染天气预警昨升至橙色 今日机动车限行尾号2和7

2016-11-17 09:01阅读

汉中市首个光伏扶贫项目助勉县262户贫困家庭增收

2016-11-16 14:4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