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走基层 听民声:芙蓉江畔“大事业”

2016-11-20 10:00  新华社

新华社贵阳11月20日电 题:芙蓉江畔“大事业”

新华社记者李惊亚

山上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山下碧绿江水流过峡谷……贵州北部芙蓉江畔的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忠信镇石笋村,犹如世外桃源。

48岁的苗族妇女邓六维从小在芙蓉江边长大,夏天时,最喜欢和弟弟上船捉鱼。结婚后,她恋恋不舍地跟随丈夫搬到了山上,但总惦记着那一湾江水。

“后来政府修了水电站,水涨起来河面更宽,看起来更漂亮了,但哪知道还可以搞旅游?”务了半辈子农的邓六维遗憾地说。

邓六维的遗憾正在得到弥补。长岩村民组村民安启炼在外成功创业,回乡投资修建长岩新村,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领100多户村民抱团发展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业。

今年10月,邓六维从交通不便的半山腰搬到长岩新村,开了个小超市。距离她家不远,政府正在修建用于观景的望江亭和用于接待的望江宾馆,计划开发温泉、水上蹦极项目,将把这里打造成天然峡谷湖泊水上游览场。“以后人多了,我种的东西好卖,做生意也能挣钱。”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作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4589元的石笋村,在新时期脱贫攻坚的背景下,发展思路顺应了这句老话。

在石笋村湾的组,有一块高150米、状如大白菜的石峰,石笋村因此得名。43岁的仡佬族汉子费术珍打小在石笋峰下长大,13岁那年,他还和几个胆大的小伙伴满怀好奇地爬上过这个“石笋”。

初中毕业后,费术珍就一直在外打工,挣了点钱在老家修了一幢两层小楼,离石笋峰更近了,只有100来米。今年,镇里和村里的干部找他谈心,说村里要依托石笋峰搞旅游,“客人来这里玩,没地方吃不得行呀。”

被说动的费术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借了7万元返乡,在家的一楼开了一间小超市,一间凉粉凉面店。今年国庆节期间,两天收入3000元,“照这样发展下去,我看可以。”费术珍说。

“芙蓉江上最美的一段风光就在忠信境内,开发价值很高,我们距离重庆武隆县只有70多公里,夏天的时候,会有不少避暑的游客来。我们要把旅游做成芙蓉江畔的‘大事业’。”忠信镇党委副书记向勇说。

目前,忠信镇以石笋、长岩为核心,建设了旅游公路,八仙广场、观光台、观光亭和景观园等将于明年完工。与此同时,还建设了4000亩的林下养禽基地和400亩的蔬菜示范基地,未来,这里将是具备“吃、住、行、游、购、娱”要素的农旅一体化新农村。

全站热点
专家:陕西电商企业应该“突围” 抓好人才培养倒逼产业转型

2016-11-20 09:33阅读

高考高职单招下月报名 考语数英和计算机4科

2016-11-19 10:07阅读

新城区城市管理局举办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培训班开班典礼

2016-11-18 16:36阅读

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夏鹏深入楼观新区调研指导工作

2016-11-18 09:43阅读

榆林农检多项“率先”领跑全省全国

2016-11-17 12:18阅读

宣传“两率一度” 创建平安韦曲

2016-11-16 18:30阅读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辉到辋川宣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2016-11-16 12:1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