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益区荔枝园小区,70岁的李守贵,他从不抽烟,却对烟盒“情有独钟”。他用46年收藏了2000多个品牌的烟盒。11月6日,记者在他的家里见到了这些宝贝。他说,一般人抽完烟常常把烟盒当垃圾丢弃,可是在他的眼里,这些却是宝。
一期板报引发烟盒收藏兴趣
在李守贵家,记者看到整整齐齐铺满整个电视墙的烟盒。他兴奋地对记者说:“以前,很多烟盒都还在纸箱子中存放,想看时,满箱子扒着寻找,很不方便,后来买了新房,要装修时,我就郑重其事地表了态,要做个烟盒电视背景墙。看电视时,可以欣赏烟盒,客人到家里做客时,还能展现家里这种浓厚地收藏氛围。”除此之外,他将软质纸烟盒折开铺平在特定的本子上,还有一部分烟盒被放置在定做的柜子中。
他将“宝贝们”全“请进”客厅。他收藏烟盒不分烟的等次,只要是没有的,就收藏起来,无一重复。记者看到,烟盒品种多,材质有软盒、硬盒、金属盒的,形状有长条形、正方形、圆柱形、还有弧形。为了便于区分,李守贵把收藏的烟盒按产出地等分门别类摆放在一起。
提及收藏烟盒的初衷,李守贵从本子里找出一个“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烟盒说,这是他收藏的第一个烟盒,也就是这个烟盒,让他走上了收藏路。“我是一名矿务局职工,1970年的国庆节,工会指派我做一期板报,那个时代的人,能为单位做一期栏目是非常光荣和自豪的,为此,我想了很多设计板报的方案,但都不如意,当看到同事手里拿着‘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烟盒时,我突发奇想,按照这个烟盒做了一期栏目,结果第一次做板报就获得了领导的认可。当时我随手就把这个烟盒收了起来。”没想到这个无意之举慢慢发展成了习惯,此后,李守贵只要看到他没有的烟盒都会收起来,结果一来二去,收藏烟盒成了瘾。
用烟名作诗自得其乐
收藏烟盒,李守贵乐在其中。他在空闲时间,把烟盒按动物、人物、花草、文物、山水、建筑等分门别类整理出来。有以地名命名的,如“北京”“天津”“南京”等;有以人物命名的,如“飞仙”“十二金钗”“诸葛亮”等;有以风景区命名的,如“香格里拉”“黄果树”“西湖”等……他用这些烟盒的名称完成了一首《趣味烟盒对联》。“泰山华山五台山,南京遵义金延安。茶花江花山丹花,喜梅红梅一剪梅。薄荷百合罗布麻,荔枝芒果红山茶。金猴大圣水帘洞,飞仙嫦娥牡丹亭。中华北京天安门,红都延安东方红。团结友谊大中华,国色天香阿诗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