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中,陈建忠以总成绩74.644分位居报考岗位的第4名,其职位也正好招4人。然而,他被血常规中偏高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卡在了体检环节。他自行前往了4家三甲医院验血,其中包括曾对其作出体检不合格结论的医院。但这4家医院的体检报告均显示,他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正常。广东省清远市人社局信访答复称,考生自行前往指定或非指定的医疗机构体检,其作出的体检结论无效。(11月9日《中国青年报》
公众对于现行公务员录用体检制度的质疑并非一天两天,由于各地自行其是,公考体检存在诸多疏漏和弊端,包括体检报告不对考生公开,提起复查程序障碍重重等等。但也要看到,尽管制度不完善,但并不代表着目前公务员录用体检中的争议没有可能解决,实际上,只要相关主管部门拿出点负责的态度,一些纠纷完全可以避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长治公考第一名宋江明因体检不合格被刷一案,最后长治市纪委等部门强力介入,经过组织相关专家的论证,此案终于翻过来,多名官员舞弊的内幕大白于天下。
公务员招考是一件大事。公考体检作为公考过程的“最后一公里”,其公平与否不仅关系到能不能为国家选拔优秀的人才,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只有完善的制度建设,扎实的落实监督,才是公考公平、公正的最有效保障。因此,全国各地乃至国家层面都应该查找漏洞、健全制度、加强监管、切实问责,从而保障公务员招考的客观公正。
就体检环节而言,革除弊端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固定非指定”,即让考生自由选择复检的医疗机构,甚至初检的医疗机构也让考生选择。如果出现两次体检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则组织专家会诊。当然,不是所有医疗机构都可以承担公务员招考体检的任务。招考部门可以选择一批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供考生选择,就像选定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一样。同时,还应该加强信息公开及其监管的力度,让体检及整个招考的过程在阳光之下进行。
伊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