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妻子患罕见脑炎昏迷不醒 丈夫照顾两年多迎来奇迹

2016-11-10 10:18  钱江晚报

35岁的萧山人小徐说自己也许并不算是一个好丈夫——为妻子买过最贵的衣服还不到两千元;结婚5年没过一次结婚纪念日……

可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始终守候在昏迷的妻子身边,直到她苏醒,直到她从一两岁孩子智力水平恢复到正常的成年人……“嗯,她现在都能淘宝了。”小徐说,套用傅园慧的话总结,这两年里“鬼知道他经历了什么”。

  罕见的脑炎突如其来

全球病例还不到三位数

2014年3月8日,每个人的手机都是马航失联的新闻。“看来真要出事情了。”看完新闻,小徐当时嘀咕了一句,现在的他回想起来,真是一语成谶。

没一会儿,妻子发来微信,“要出大事了,你快跑。”小徐急忙赶到了妻子单位,第一眼就发现不对劲。妻子小侯呆坐在椅子上,眼睛没有一点神采,“一会儿平静,一会儿就在那哭了,整个人就像被抽空了一样。”

小徐把妻子接回家,可她一会儿骂骂咧咧,一会儿浑身抽搐。面对小徐的时候,只有一句尽显关切的话:“要出大事了,你快跑。”

经过医生诊断,小侯患上的是“抗NMDAR脑炎”,浙大一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康说,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脑炎,2014年初全球病例大约报道两三百例,而小侯可能是浙江最早的确诊患者。

这其实是一种免疫性脑炎。

因为体内产生了一种叫NMDAR的抗体,攻击大脑神经元而致病。

浙大一院妇科主任钱建华说,医院当时进行了四次多科室专家的MDT会诊,可始终选择两难——如果手术,要冒着极大的职业风险;如果不做,只能眼睁睁看着小侯滑入深渊。

  妻子昏迷两年,他当爹又当妈

还为孩子精心设计了小骗局

最终,手术还是顺利进行了。

可没想到,手术后小侯虽然抽搐减少,但却昏迷不醒。

而且一昏迷就是两年,那时候他们的孩子只有1岁半,小徐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还得照顾躺在病床上的妻子。

为了减少对孩子的影响,他想了一个办法,每次见到阿姨辈的朋友、同事,都让儿子叫“妈妈”。

可孩子对于母亲的依赖,并不会被小徐这样精心设计的小伎俩所消退,“别人问他妈妈在那,他会说我妈妈在医院里,他还是知道的。”

另外,经济上的压力也无时无刻不在,康复治疗所需的药品价格昂贵,两年多时间里,小徐花的四五十万元医药费好多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

王康医生说,国外有研究认为这种罕见脑炎的恢复时间最长两年,否则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可小侯的恢复进度很慢,这对家属和医生的耐心信心都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一度都出现了焦虑的情绪,但大家仍然相信会有奇迹。

  两年的等待终于迎来奇迹

清醒后的第一个动作是噘嘴

奇迹果然出现了。“我已经记不得那是哪一天了。”小徐说,他只知道这是2015年10月的某天,他像往常一样坐在妻子的床边,拿出儿子的照片,“你看看,这是谁?”

病床上的妻子第一次睁了睁眼,嘴巴撅了起来,努力做出“chou”的口型,看得出来,她是想喊出儿子的小名“臭臭”。

这是两年来,小侯第一次对外界刺激有了主动反应。

小徐的生活终于被这一次睁眼,这一次噘嘴,觉得看到了希望。

每天,小侯都在逐步恢复,活动手脚、听懂指令……到了今年3月出院时,她的智力已经和3岁的孩子差不多了。

回家之后,小侯恢复得更迅速,不到半年,身体和智力已经和发病前一样了。之前的记忆,小侯也没有忘记,医学的奇迹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前几天,小徐带着小侯回到浙大一院复查,这是他在医院里最开心的一天。“之前经过这条走廊,都是她躺在病床上,被推送到其他地方去检查,这一次我就拉着她的手,大大方方开开心心地走了一遍。”他停顿了一下,又向记者说“就像遛狗一样。”说完,小徐哈哈笑了起来。

本报记者 张苗

本报通讯员 王蕊 金丹

全站热点
12月1日起陕西省上调五条高速公路限速值

2016-11-10 09:40阅读

周至县召开产业脱贫工作会

2016-11-09 18:10阅读

临潼区铁炉街办着眼“禁烧”推进辖区治污减霾工作

2016-11-09 11:12阅读

蓝田县党政考察团赴宝鸡考察学习

2016-11-08 16:15阅读

食材乱加防腐剂 无良经营终害己

2016-11-07 21:00阅读

区级领导带队安全生产督导检查

2016-11-07 10:52阅读

陕西1/4城市家庭有汽车 榆林城市家庭拥有率最高

2016-11-05 11:1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