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怡文 王若鸿)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10月31日在西安圆满落下帷幕。共有10出剧目,10位个人分别获得文华大奖和文华表演奖。在接近6:1的残酷竞争中,陕西选送的话剧 《麻醉师》和歌剧 《大汉苏武》将文华大奖捧回了“家”。
“文华大奖”既是荣誉所致,也是艺术要求。这是记者在闭幕式后采访到两个团队的主创人员时,最直观的感受。
《大汉苏武》:成功因为“听天命” “惠民”路会走下去
荣获文华大奖,指挥冯学忠和编剧党小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欣喜之余也流露出一份淡定。“我们当然是非常高兴。但说实话,也是志在必得。”冯学忠说。党小黄补充到,从2011年开始创作,《大汉苏武》到现在已经整整6个年头了。通过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上海国际艺术节,还有不胜枚举的演出等等的考验和历练,观众的反响普遍非常好。
正因为有着这么多认可的声音,党小黄对于获奖与否的一句“尽人事,听天命”就更像是胜券在握了。但这反过来也说明,只有主创们的“人事”尽到了,“天命”不过是观众的掌声。
党小黄说,他们心里是很踏实的。这踏实的原因不是说一定能拿奖,而是他们自己的工作做的非常踏实。“另一方面,从做这出戏开始,从编剧、导演、作曲,包括演员、舞美、灯光各个方面,就是冲着打造中国歌剧舞台上的精品力作去做的。”冯学忠补充到,“这几年我们不断的在修改,一遍遍打磨。也是我们能获奖的原因所在。”
谈及后续的演出事宜,冯学忠说,“惠民”的路他们会坚持走下去。“《大汉苏武》现在打造了几个不同的版本:参加艺术节的、进校园的、音乐会版本等等。”打造“留得住的戏剧”的初衷,和惠民演出可以说是不谋而合的。
《麻醉师》:老百姓喜欢才是创作的价值
采访之前,就听说《麻醉师》的创作过程十分波折。经过好几轮的改动、调整,否定、重组,这样不断地“螺旋上升”,才有了优秀的剧本和荣获文华大奖的话剧《麻醉师》。
作为《麻醉师》的艺术总监,也是这个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翟卫国对于文华大奖之于《麻醉师》的价值有着不同的观点。
“最早有人说,这个题材是写好人好事的,可能宣传价值会高于艺术价值。但我不这样认为,任何的戏剧创作都是来源于生活。不管我们写工人还是军人,并不是会把行业行为过于强调。”在翟卫国看来,《麻醉师》就是一个扎根生活、深入人民、歌颂身边,最具有“中国梦”属性的题材。陈绍洋,只是一个创作原型,而其中添加进去的素材,就是艺术创作过程。“还原生活”,并不是要照搬,而是要有艺术的手段来适时戏剧化的放大和缩小。
“为了把《麻醉师》打造为艺术精品,我们前后改了18稿。”不单单是改剧本,每改一次就要演一次,多听取一次专家和老百姓的建议。从人物成绩的罗列到人物内心的挖掘,就是在这一次次“反刍”式的修改中获得的提升。翟卫国说:“戏剧就是写人,写人的本性、人心、命运,这样才能感动观众,”比起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在身边的英雄更能给人以安全感。“老百姓觉得,这样的英雄人物特别贴近生活,很相信这个人物的存在,这样才容易引起共鸣。”
“获奖只是作品的一小部分,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应该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喜爱的。这才是创作和成功的价值。”通过在大学、各大剧院的演出反响,翟卫国说他最自豪的一点就是《麻醉师》能为广大观众所接受。
附录:
文华大奖获奖名单:
豫剧 《焦裕禄》河南豫剧团(三团)
评剧《母亲》中国评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淮剧 《小镇 》江苏省淮剧团
京剧《西安事变》 国家京剧院
京剧《康熙大帝》 天津京剧团
话剧《兵者·国之大事 》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话剧团
话剧 《麻醉师》西安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歌剧 《大汉苏武》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舞剧 《沙湾往事》广东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芭蕾舞剧 《八女投江》 辽宁芭蕾舞团
文化表演奖获奖名单:
一、戏剧(含曲艺木偶皮影)类
1、河南 贾文龙 豫剧《焦裕禄》
2、浙江 吴凤花 越剧《狸猫换太子》
3、陕西 惠敏莉 秦腔《柳河湾的新娘》
4、甘肃 朱 衡 话剧《天下第一桥》
5、陕西 李军梅 商洛花鼓戏《带灯》
6、宁夏 李小雄 秦腔《狗儿爷涅槃》
7、上海 华 雯 沪剧《挑山女人》
8、湖南 王阳娟 湘剧《月亮粑粑》
二、音乐舞蹈杂技类
1、新疆 迪里拜尔 歌舞剧《情暖天山》
2、中央芭蕾舞团 王启敏 芭蕾舞剧《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