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强则经济强,经济强发展就强。企业家不仅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舵手”和“领头雁”,在咸阳经济爬坡过坎、跨越发展的过程中,更需要这样一支掌握现代技术、熟悉企业管理、具有创新思维和世界眼光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为此,咸阳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全员大培训为共建大西安实现大跨越提供人才支撑的意见》,实施“工业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自2013年以来,他们将企业家培训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采取“一年一名校、一年一专题”的办法,以常态化培训助力企业提升软实力,为促进咸阳经济转型升级打牢了人才基础。
智惠“领头雁” 为工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当前企业外部环境趋同,成本控制已近极限,产品同质化愈演愈烈,如何引导企业家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开辟属于本企业的“生存蓝海”?咸阳市委市政府决定走出去,连续四年由市级领导带队,把企业家们集中到我国经济的龙头省市,到有近百年历史的重点学府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学习培训。同时,将民营企业家培训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减轻企业负担。企业家们带着理念技术创新、增加工业总量、结构有效优化等新的知识满载而归。
面对日新月异的工业变革、网络交易、物流新模式,企业负责人普遍感到学识危机。通过专题讲座,企业家学习先进经营管理知识,更新发展理念,提升实战能力。通过现场观摩实地取经,由知名企业家传经送宝,指点企业破解发展难题。他们先后观摩了钱江新城、浙江城市规划中心、传化集团、上海大众、宝钢,到“中国光谷”、 戴尔(中国)开阔眼界,大家无不为这些区域或企业世界眼光的定位、战略思维的谋划、创新理念的发展所震撼,对咸阳企业的发展创新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通过参观戴尔(中国)总部的企业文化建设和先进的战略管理模式,陕西如意广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深受启发,近年来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创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培训以素质提升为目的,企业家必须以企业的生存、工业经济的增长、全市经济的腾飞为使命。通过近年的学习培训,企业负责人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提高了运用战略思维把方向的能力、运用辩证思维谋全局的能力、运用创新思维开新路的能力、运用系统思维抓统筹的能力,有效重铸了智力引擎。
学以致用 精心安排确保培训效果
做好培训对接,课程量身定制。作为培训主管部门,咸阳市委组织部不断总结办班经验,提前和院校做好接洽,在课程设置上,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特长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科学设计培训项目和内容。针对该市经济重点工作和国有、民营企业特点,分别围绕“领导能力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提升”、“质量战略创新”、“企业战略管理”等专题进行,累积受训企业家200余人次。
注重互动交流,保证学有所获。在筹备课件时提前列出思考题,每场报告之后,引导学员踊跃提问,台上与台下互动;外出参观每到一处,企业家们仔细看、认真听、用心想,使理论与实践结合;每期培训中都要组织学员们进行座谈交流,大家结合各自企业实际畅谈心得体会,相互之间亮家底,晒成绩,找差距,想思路,鼓干劲,并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治企理念不断碰撞出创新的点子,沟通交流中不断涌现合作的商机,进一步增强了学习培训的实效性、
学习是一种能力建设,短短的几天学习不可能立竿见影,但对企业家的思想触动非常大,参加培训的学员纷纷道出心声,长了知识、见了世面,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寻找到了发展的差距,增强了改革创新的紧迫感。
培训落地 素质提升助力工业增长
咸阳市委、市政府矢志不渝地培养“复合型企业家”,“智力引擎”的强大功效初显,全市七大支柱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每年以14%以上的速度增长。
咸阳企业的长足发展优化了咸阳市的投资软环境,企业家的素质提升迎来了更多商机和项目。在近年的合作与融资中,投资50亿元的煤制乙二醇项目、投资25亿元的正泰电气产业园项目、投资130亿元的华晨汽车产业园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彬长旬清洁能源基地、高新区、纺织工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步伐加快。陕韩中小企业园开局良好,泰迪熊博物馆落户大西安文体功能区。总投资280亿元的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已开工。工业的持续发展,增加了税收,扩大了就业,为加快城镇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几年来企业家们通过“加油充电”,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企业的能力明显提升。同时促进了许多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培训转变了许多民营企业家的观念,拓宽了企业发展思路和融资渠道,有的强强联手,有的另辟蹊径,成绩斐然,民营中小企业生产总值已达工业总量的51%以上,为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陕西日报记者 张丹 通讯员 李婉妮 蒋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