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青海杂多9月27日电 (记者 罗云鹏)地处澜沧江源头的杂多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该县通过统筹国家扶贫资金和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资金,开启了“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的教育扶贫之路。
杂多县隶属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县域面积3.01万平方公里,境内平均海拔4200米,为纯牧业县。目前总人口6.6万的杂多县,中小学在校生为10307人。
“教育是最根本的扶贫,扶的是学生一辈子。”杂多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泽云介绍,该县的县直六校(2所初中、4所小学)及2所幼儿园(其余几所幼儿园正在建设当中)在县城集中办学,各乡村寄校具有“点多、面广、人少、路远”的特点。
2010年以来,杂多县先后争取项目资金4.3亿(人民币,下同),改扩建学校校舍10.8万平方米,装备学校图书30万册,实验器材、音体美教学器材和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等2.3万件。
“每个学生不因贫失学、每一个家庭不因学返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杂多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尼加说,目前杂多县已实现“两免一补”、九年义务教育、高中三年教育以及学前一年教育全部免费。
“每年上学的吃住都不用花钱,我们正在长身体,运动量大,学校害怕我们吃不饱,所以每天还有一顿加餐,我在县城上学,家里人根本不用担心这些(开支)。”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初二学生更松文毛说,“没有了负担,最大的任务就是学习,未来考上大学。”
据了解,在解决贫困学生读书难问题上,该县2015年用于困难幼儿、义务教育困难寄宿生补助以及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和大专及本科学生奖励的各类助学资助达1782万元,10183名学生受惠。
“留得住学生,也得留得住老师,贫困家庭只要有一个孩子考上大学,毕业后就可能带动一个家庭脱贫。”尼加说。
杂多县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该县全年完成教育常规支出8550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资4479万元,位列玉树州之首。此外,先后筹资500万元,率先在玉树全州解决累计五年特岗教师“三金”问题,并于2015年新建了200套教师周转房,2014年开始,该县财政每年还会拿出200万元对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家长及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教育扶贫不仅要扶智治愚,而且还要培养有责任心的澜沧江源后代,因此在杂多的教育扶贫中,我们还加进了环保教育。”尼加说。
目前,杂多县除在学校中开设有生态环保课程外,县直六所中小学还开展有“两个塑料瓶换一支铅笔、两斤废纸换一支钢笔、三个塑料瓶换一本笔记本……”的“垃圾换文具”活动。
“上个学期我用的文具基本上都是用捡到的垃圾换来的,现在家里人也会给我积攒下一些,带到学校换自己想要的文具。”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尼玛旺毛说,“垃圾少一些,环境就好一些,得病也会少一些,还能省下钱。”
尼加表示,“环保教育和教育扶贫看似不相关,却并行不悖,解决贫困问题不能牺牲环境,教育扶贫中的‘小手拉大手’,将来拉起来的不仅是美丽杂多,生态杂多,更是富裕杂多,幸福杂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