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天眼”睁眼: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

2016-09-25 17:01  新华网

新华社贵阳9月25日电(记者陈芳、齐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这标志着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了重大原创突破。

浩瀚星空、广袤苍穹,自古以来寄托着人类的科学梦想。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由我国天文学家于1994年提出构想,从预研到建成历时22年,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图为7月2日航拍安装完成前夕雾中的“天眼”。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图为7月2日航拍安装完成前夕雾中的“天眼”。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天眼”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介绍,借助这只巨大的“天眼”,科研人员可以窥探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众多独门绝技让其成为世界射电望远镜中的佼佼者,这也将为世界天文学的新发现提供重要机遇。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天眼”工程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及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主动反射面是由上万根钢索和4450个反射单元组成的球冠型索膜结构,其外形像一口巨大的锅,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

“利用天然的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洼坑内铺设数千块单元组成冠状主动反射面,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实现接收机高精度定位,这是中国‘天眼’的三大自主创新。”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

图为7月2日安装完成前夕的“天眼”。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图为7月2日安装完成前夕的“天眼”。 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泰勒与全球顶级天文学家及众多天文爱好者当日也齐聚平塘,共同见证中国“天眼”开启探秘之旅。“这是世界一流的望远镜,期待它能给人类带来更多重要的科学发现。”他兴奋地说。

与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灵敏度提高了约10倍;与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相比,“天眼”的综合性能也提高了约10倍。“天眼”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观测范围可达宇宙边缘。

图为航拍安装完成的“天眼”。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图为航拍安装完成的“天眼”。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从25日起,“天眼”方圆5公里将成为“静默区”。这个庞然大物开始睁开“慧眼”,专注地捕捉来自宇宙深空的信号。

据悉,“天眼”运行后,还将开展一系列国际科研合作,但在这之前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参数修正和状态调整,以便达到最佳观测效果。

全站热点
雁塔区30个药店回收过期药

2016-09-25 08:05阅读

陕西10月底前不动产登记“三到位” 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域“发新停旧”

2016-09-24 08:30阅读

陕西省慈善协会重阳节向两万名贫困老人送温暖

2016-09-23 14:57阅读

碑林区召开国务院安委会巡查迎检工作再动员再部署会

2016-09-23 08:20阅读

长安区法援、马王司法所为90岁老妪上门提供法律援助

2016-09-22 12:30阅读

90万人次浏览关注13万投票火热参与“最美长安”评选投票圆满完成

2016-09-21 18:30阅读

北客站管委会圆满完成客运站场周边秩序专项整治工作

2016-09-20 18:4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