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敦煌盛宴”重现边塞古道 再造“味觉丝路艺术”

2016-09-24 10:00  中国新闻网

“敦煌盛宴”重现边塞古道再造“味觉丝路艺术”

9月23日,记录在敦煌悬泉汉简中的“康居王使者入关”仪式在甘肃敦煌阳关情景还原,丰盛的“敦煌迎宾宴”重现于丝绸之路古道之上。 丁思 摄

中新网敦煌9月24日电 (记者 丁思 魏建军)石烹黑水鱼、敦煌羊腿、西域珍菌全鸡……23日,记录在敦煌悬泉汉简中的“康居王使者入关”仪式在甘肃敦煌阳关情景还原,丰盛的“敦煌迎宾宴”重现于丝绸之路古道之上。

当日,敦煌饮食文化论坛暨第五届丝绸之路与敦煌饮食文化论坛高层论坛在敦煌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探讨“味觉丝路艺术”的再度创造和开发,让“敦煌菜”飞入寻常百姓家。

丰盛的敦煌菜中,“九色鹿”、“月牙泉”、“丝路驼铃”等古代佳肴亮相,仿佛让人穿越。该菜品的创作者为赵长安,他是甘肃敦煌学学会副会长、敦煌饮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也是中国现代“敦煌菜”宗师。当日呈现的“敦煌美食”便是赵长安以敦煌文献、遗书、壁画为依据制作出来的。

图为“敦煌盛宴”菜品。 丁思 摄

图为“敦煌盛宴”菜品。 丁思 摄

赵长安接受媒体采访介绍,今日仪式再现了西汉时期的饮食文化。敦煌是“西域三道”交汇的枢纽咽喉,与西域各民族多有往来,由此各民族也将他们的饮食、口味、烹调手法带到了敦煌,“南方的米饭、茶茗,北方的粟米饭、散子,西域的胡饼、烤饼,印度的糖,以及烹、炒、炸、烤、蒸、榨等这些敦煌常见的食品和烹制手法,都反映着敦煌饮食中西兼容、四方福辏的特点”。

敦煌至今仍旧保留着古代饮食文化完整而丰富的史料,这对于兰州财经大学教授高启安看来“这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高启安介绍,古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榆林窟等洞窟内保存有近7万平方米的壁画,古敦煌郡境内及周边地区出土了5万卷古代遗书和2万枚汉晋简牍,这些壁画和遗书等有相当丰富的饮食烹饪文字和图像记载。

同时身为甘肃省敦煌学学会副会长、敦煌饮食文化研究专家的高启安介绍,敦煌饮食开发自1998年开始,“已经快20年了,我们一直在探索。尤其是现今随着民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将古代传统佳肴原封不动地搬上餐桌,民众恐难接受,这需要我们再次研发,满足当代人的饮食需求。”

图为“敦煌盛宴”菜品。 丁思 摄

图为“敦煌盛宴”菜品。 丁思 摄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正是赵长安和高启安的规划之一。敦煌饮食文化研究中心在研究丝绸之路沿线的饮食资料的基础之上,采用现代的烹饪技术,研制出一批充满敦煌文化的经典菜品,时尚与古典相结合。此外,还对饮食礼仪加以推广和培训。“一个动作,比如倒酒、端盘,每一个礼仪细节的形成,都或多或少参考了敦煌壁画或相关文献,但最关键的还是对动作行止的专研和体悟,才能让敦煌礼仪从壁画和卷子里走出来”,赵长安说。

“敦煌饮食融合东西南北,这既是敦煌饮食烹饪的特点,也是其优点。”赵长安说,“敦煌迎宾宴”再现,也是希望敦煌饮食文化能够日渐引起关注,并不断传承和创新。人类对于美食的需求是共通的,可通过敦煌饮食来延续敦煌经典文化,建议高校能够创立“餐饮学院”,把“烹饪”纳入产业而非专业,让中国“厨艺”上升为文化艺术范畴,用新时代新思路去发展。(完)

全站热点
陕西记者李艳入围全国第三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决赛

2016-09-23 20:30阅读

县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各帮扶单位深入灞源镇开展联户帮扶工作

2016-09-23 16:00阅读

红庙坡派出所及辖区警务室联系方式

2016-09-23 10:53阅读

北屯街道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激发党建活力

2016-09-22 16:15阅读

陕西实施超限超载新标准 “双排车”禁上高速

2016-09-22 08:30阅读

徐家湾食品药监所向区人大常委会及人大代表宣讲食品安全法

2016-09-21 10:47阅读

区委区政府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三秋”和禁烧工作

2016-09-20 16:3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