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还不到一个月,宝鸡市一些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家长却有些坐不住了,因为他们看到,同一个班级的孩子在学习能力、知识储量上竟然差别较大,于是便犯了愁。记者连日来走访市区几所小学,小学教师们就此现象解释:现在的一年级新生的确有差距,这已成为常态,且并不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家长没必要为此担忧。
这些家长所谓的“差距”究竟是什么呢?记者走访市区多所小学,就粗略统计来看,学习能力强、知识储量大的孩子,有的可以认识四五百个汉字,有的学完了所有汉语拼音,还有的甚至会书写并使用简单的英语单词。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的孩子还不能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十以内的加减法也是马马虎虎,拼音和英语则完全不懂……一些家长还表示,都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刚上一年级就有这么大差距,今后咋办?
这样的差距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否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呢?记者采访了一些小学教师。
渭滨区金陵小学一年级教师邓勤娟说:“出现这样的差距主要是现在的幼儿园、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不同。比如一些幼儿园侧重于幼儿的饮食玩耍,而有的幼儿园则向小学看齐;作为家长,有些人过分担心孩子的学业,入学前就给孩子教汉字、唐诗、数学等,因此造成了这个差距。”同校低年级教师张婷也向记者介绍说,现在的新生家长大都是 80后,他们当时所受的学前教育大致相同,刚上小学时差别不大,所以当他们的孩子之间有了这样的差距,他们便着急了。
当记者问到这个差距是否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时,所有的受访教师均明确表示,完全不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家长们的担心是多余的!金台区陈仓路小学教师李娟说:“新生总会有或大或小的差距,这些很正常,我们小学一年级就是从什么都不会的孩子教起,只要孩子认真学习,跟着老师的进度走,这个差距慢慢就消失了,或者还会反转呢。”更多的老师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每个人的学习生涯都是漫长的,即使只上到高中,也有近十年的学习时间,这段时间里某一时的成绩高低、学习好坏不会决定一生的成败,他们教过的很多学生进入社会后就证明这一点。所以,小学新生的差距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本报记者 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