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藏漂”心声:我们只想在他乡认真生活

2016-09-21 19:5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拉萨9月21日电 题:“藏漂”心声:我们只想在他乡认真生活

中新社记者 陈韬彬

“明天十点,我们去你说的寺院拜佛吧?”

“明天我要给孩子们上课呢!”

田勇20日在微信里向刘珊珊问道,但他忘了刘珊珊第二天要去做家教。

田勇来西藏已十年,并在5年前创办了拉萨诗院。今年伊始,刘珊珊帮忙打理诗院。

网传,“藏漂”是从各自家乡来高原生活、工作的一群人。相比于“北漂”“沪漂”,“藏漂”似乎多了一份情怀。

2011年,刘珊珊大学一毕业就和男友约定一起去西藏,但最后只有她成行。找工作、开客栈,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也经历了创业中的潮起潮落。今年初,刘珊珊在拉萨遇到了几年前相识的诗集《藏地悲歌》作者田勇,并答应他帮忙打理诗院。

“以前都在到处跑,容易迷失。诗院每周都有诗会、民乐民谣演出等活动,在这里上班很踏实。”刘珊珊说,现在对每一天的生活都报以认真的态度,“我每天出门,不会穿同样的衣服,即使是旧的,也要干净整洁地去见每一个人”。

今年7月,由拉萨诗院主办的西藏第一份民间大型诗刊《西藏诗歌》诞生,作为主编的田勇,以其十年的在藏经历,挖掘了大批散落在高原各处的藏族诗人。

重庆青年冉文俊是诗院的常客。2009年大学毕业后,他先后成了“沪漂”“深漂”。2013年,冉文俊在博客上“遇到”一位西藏波密姑娘。“她优美迷人般的文字和波密梦幻般的景象一下子将我击中,(我)陷入无可自拔的爱恋之中。”于是,他决定去波密。

千里寻踪,但姑娘始终不肯相见。“我偏爱写长诗,但要表达这种爱的力量,只有写长篇小说。”通过搜集地方志和民间轶事,冉文俊写就一部45万字的小说,反映波密噶朗王朝兴衰。其恋爱心路也在小说后记中呈现:

“从爱上你思念你无法忘却你的那一刻起,我就决定为你创造一个噶朗王朝,让你做我心中的公主”……

冉文俊决定留在西藏,到拉萨工作:做客栈管理、代理淘宝……

今年初,因在老家遭遇车祸,他的左腿受重伤。“开始很难接受,还是想来拉萨。这里阳光充足、视野开阔,去甜茶馆坐坐、聊聊天,很满足,腿伤感觉都好得快一点。”冉文俊说,“以前觉得‘漂’一直有‘远方’的感觉,现在心越来越平静了。”

在靠近中国与不丹边境的西藏错那县,从四川进藏工作已三十余载的乙乙此时驻在一座古刹里,再过几年,他将在此退休。

乙乙说,生活的指针指向了雪域高原,注定清寒苦寂,习惯了就如饮甘露,“‘藏漂’,不过是生活的船筏,或偶然、或必然。我的牛皮筏子,已下水三十载,甚好,风光无限,不想靠岸”。

不想靠岸的还有田勇。“西藏就像磁铁一样能把人的心吸住,多少人来来回回,把青春‘搭’进去了。”他说,“他们其实已回不去了”。

出于尊重,田勇对“藏漂”一词并不认同,“这个词完全是从‘北漂’等概念延伸而来,但很多到西藏的人并不是带着‘漂’的心态来的,更多是寻求一种精神慰藉。也许有一天我们回去了,也许回不去,但我们不认为是在‘漂’。来一天,我们就要认真生活一天。”(完)

全站热点
阎良:“弘扬社会新风,关注留守儿童”活动

2016-09-21 16:24阅读

“增强宗旨意识、联系服务群众” 张家堡街道率先开展“两学一做”第三专题研讨活动

2016-09-21 10:45阅读

北客站管委会圆满完成客运站场周边秩序专项整治工作

2016-09-20 18:45阅读

里约残奥会:陕西省运动员成绩喜人获10金4银 创历史新高

2016-09-20 09:02阅读

新城区解放门街道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宣传活动

2016-09-19 12:15阅读

中秋送温暖 “两学一做”进社区

2016-09-18 16:15阅读

再添两金!里约残奥会陕西选手勇夺5金1银

2016-09-17 09:3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