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创新传承路 河北巨鹿一小学让传统手艺进校园

2016-09-08 19:51  中国新闻网

创新传承路河北巨鹿一小学让传统手艺进校园(图)

学生们在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织汉织锦技艺。 张鹏翔 摄

学生们在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织汉织锦技艺。 张鹏翔 摄

学生们在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织汉织锦技艺。 张鹏翔 摄

中新网邢台9月8日电 (张鹏翔 李铁锤 徐彪)“哇,织布机,奶奶原来就用这个织布。”8日,第一次走进曹辛庄明德小学大麓古纺(非遗)传习所,3年级学生曹亦璇显得很兴奋。

据介绍,该传习所由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曹辛庄明德小学与大麓古纺布艺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当日,20多名学生正在体验传统手织布的纺线、经线、织布等工序,学习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织汉织锦技艺。

“如何让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继承发扬?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们零距离接触和感受这些文化。”曹辛庄明德小学校长李立辉说。

当日,老师为学生讲解着织布机的组成并演示怎样织布。随着织布梭子穿来穿去,布上出现了美丽的图案,同学们兴奋地拍手叫好,一个个跃跃欲试。

曹亦璇坐在织布机前,学着老师的样子将梭子穿过去,只听啪的一声,梭子掉在地上,线也断了好几根,同学们哄的一声笑了,曹亦璇吐下舌头:“劲儿太大了……”

旁边的一台织布机前,学生党曼瑜正在体验织布。虽然梭子总往地上掉,手跟脚也协调不起来,但她没有放弃,仍然一遍遍尝试。

“真没想到,学生们对手织布这么感兴趣。”曹辛庄明德小学老师牛秀云说,汉织锦是巨鹿一带盛行的手工粗布,起源于汉代,故名“汉织锦”。“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历,一定会给他们的童年留下一份最美好的记忆。”

“现在学习手织汉锦技艺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青少年,有的根本就不认识织布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问题困扰着巨鹿手织汉锦技艺传承人邱敬双,让手织汉锦技艺走进校园,不仅是一种创新,更是有益尝试。

“在新的历史时期,‘非遗’的传承需要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还可以走进农村、社区,只有这样才能让‘非遗’的传承路更宽广。”李立辉说。

资料显示,千年古郡巨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汉织锦就是突出的代表,以华美细腻著称于世。(完)

全站热点
临潼区举行2016年质量月暨中小学质量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2016-09-08 17:16阅读

文艺路街道再次召开国卫复审工作推进会

2016-09-08 12:00阅读

未央区食品药监局辛家庙所完成2016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采样工作

2016-09-07 18:46阅读

火车站广场管委会、新城烟草专卖局联合规范站区卷烟市场经营秩序

2016-09-07 11:10阅读

政务中心组织干部职工上街打扫卫生

2016-09-06 12:01阅读

市人大副主任韩宝生到石井镇石西村进行调研

2016-09-05 17:03阅读

陕西省权责清单统一发布平台上线运行 可提供一站式在线服务

2016-09-04 09:3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