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阎良区建区50年的发展史, 一张张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徐徐展开, 令人振奋:新西飞一中、 人民医院医疗服务中心大楼已经建成, 正在逐步实现对群众 “上好学” 、 “就好医” 的庄严承诺。
石川河水面开阔清澈, 水草丰沛, 形成湿地景观水面700亩,实验示范段滨河公园已对群众开放。
直达西安的二级公路建成通
车, 现代化的客运站建成投用, 公共交通覆盖城乡, 新建城市道路41条、 公共停车场13个。参保率和补助标准稳步提高, 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一项项解民急, 解民忧的民生工程, 在阎良区落地生根。紧贴民生实际, 推动民生发展。 “民生优先” , “共享发展” , 是阎良区建区50年来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和实实在在的行动。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群众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明显增强。下面, 请跟随笔者的步伐, 一起走进阎良区的 “医、 食、 住、 行、 教、养、 乐” 实际, 一起感受阎良区的民生发展。
医 形成 “医疗服务城乡一体化” 新模式
因为腿疼不止, 村民雷爱侠在老伴的陪伴下, 来到武屯镇中心卫生院看病。在放射科拍了片子,15分钟后雷爱侠拿到结果, 显示她有骨质增生的症状。虽然这份报告看似平常, 可雷爱侠不知道的是, 报告的诊断结果, 其实出自更高一级的区人民医院专家之手。
原来, 阎良区已建成了全省首个医学影像集中处理中心, 患者在卫生院拍片, 享受二级医院的技术服务, 期间仅需要15分钟左右。既免去了奔波, 又节约了费用。
雷爱侠的就医经历, 折射着阎良区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民生幸福路径。
医疗是民生之本。为缓解群众
“看病难” , 阎良区着力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 “15分钟” 健康服务圈, 形成了以区级医院为龙头, 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 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 并高标准实施了区人民医院医疗服务中心大楼、 西安一四一医院迁建项目等。
在此基础上, 阎良区还对区级和镇街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一体化管理, 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 形成了 “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 新模式, 全省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现场会在阎良区召开。“买得起药、 看得起病、 就诊方便, 这些就是老百姓能享受到的最大实惠! ” 群众道出了切身感言。
食 强力推进 “七大放心工程”
早晨7点, 社区居民张阿姨顺路吃完 “放心早餐” , 来到离家一站路的菜市场, 给菜篮子里装满了新鲜水嫩的黄瓜、 青菜、 西红柿, 又去放心馒头店里买了不少馒头。张阿姨说, “现在放心早餐、 放心粮油店、 放点馒头店越开越多, 菜市场更是什么菜都能买到, 感觉生活越过越美咧” 。
小小 “菜篮子” , 连的是大民生。近年来, 阎良区强力推进蔬菜、粮油、 馒头、 早餐、 肉品、 餐饮、 药品“七大放心工程” , 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示范镇 (街) 、 示范村 (社区) 创建活动,2016年5月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阎良区 “陕西省食品安全示范区” 称号。
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 先后组织开展了儿童食品、 校园及其周边、清真食品、 肉制品、 水产品等40余专项整治。近年来, 规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589户, 取缔食品加工小作坊23户, 查扣假冒伪劣食品800余公斤, 有效净化了食品市场秩序。
住 居住环境持续优化
昨日中午, 当笔者站在双向四车道的石川河大桥上放眼望去, 碧水蓝天映着荆山塬, 石川河美景尽入眼中。河面碧波荡漾, 开阔清澈, 湿地水草丰沛, 荷塘碧连天。 “阎良终于有水景了! ” 河边的运动休闲区, 家住附近官路村的王先生, 正带着自己刚满四岁的小侄子, 在河边嬉戏。
从石川河水边走进农村, 在入选了全国第一批美丽乡村创建试点的井家村里, 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贯通乡村,一座座砖混小楼错落有致粉刷一新, 传统文化墙掩映在樱花树中, 绿意盎然的枫树在柏油路面洒满阴凉……
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阎良区高度重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狠抓城市治理、 治污减霾工作, 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连年提升。
与此同时, 阎良区城乡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 相继实现了村庄道路硬化、 甲级村卫生室、 社区标准化服务体系全覆盖。城镇建设成效显著, 关山重点镇建设日新月异, 走在全省重点镇建设前列。建成新型农村标准化社区8个, 农村片区化中心社区12个, 司法、 民政、 卫生、文体等公共服务实现 “家门口” 一站式服务, 阎良区被列入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区。
行 城乡交通不断改善
“这比大城市的客运站还大气、 还有序! ” 最近, 陈先生带着家人从外地回阎良老家, 第一次见到了新落成的阎良客运站, 这里不仅设置了母婴候车室、 残疾人候车区、 乘客候车区, 还有医务室、 开水房等, 软硬件的同步升级让他连连称赞。
其实, 陈先生看到的只是其中之一, 这几年, 随着阎良区不断加大改善民生出行的力度, 这里的城市交通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全区已形成了以西禹高速、 关中环线为纽带, 县道为骨架, 乡道为支脉,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群众的生产、 生活, 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城市公交有序运行。优化区内公交线路4条, 发行公交卡2万余张、 老年免费公交卡6258张; 客运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建成五个五级客运站; 更新客运班车274台; 校车服务机制完善, 居住地距离学校2公里外学生接送已实现全覆盖,43辆校车已安全运行三年多150万公里。
同时, 阎富连接线工程主体完工, 西阎高速出入口完成扩能改造、 通行费包年优惠政策落地实施。阎良区还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和 “缓堵保畅” 工作, 新增公共停车位1800个, 安装交通隔离护栏8200米, 设置绿化隔离带3.9万平方米, 建成公共自行车服务点33个, 投放自行车1000辆……
教 教育质量升级的脚步越来越快
教学楼、 实验楼、 艺体楼……走在环境优美、 现代气息十足的西飞一中,不少家长连连发出赞叹。
教育是民生之基。近年来, 阎良区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引领下, 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教育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实现全面提升。
全区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创新实施大学区管理制改革, 建立区内、 跨区、 学前教育大学区27个, 并与西安高新一中等名校开展合作办学, 初步建立起 “点面结合、 城乡一体、 市区相通” 的学区化管理格局。
全区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新建、 改扩建公办及民办幼儿园17所,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定点学校27所, 标准化率达到90%。
养 构筑多元化养老新格局
“环境漂亮了, 居住条件改善了, 感觉生活越来越有滋味了。 ” 搬进宽敞明亮的的养老院, 新入住中心敬老院的五保户阎志斌老人满脸洋溢着幸福和满足。
“十二五” 期间, 阎良区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 社区养老为依托, 机构养老为补充的适合社会发展和阎良区情的多元化养老新格局。建成并成功运营区中心敬老院等养老机构, 新建农村幸福院24个, 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0个。率先在全省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 已实现全覆盖。
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阎良区城乡低保户、 农村 “五保户” 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老年人服务事业蓬勃开展; 建成公益性公墓, 实施惠民殡葬改革, 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乐 民生做到百姓心坎上
“我现在每个月可以拿低保, 自己看病也能救助大部分。 ” 家住公园路社区的阎旭静拿出低保证, 激动地说, “我本人患有肾衰, 没办法出去找工作, 要是没有这些低保金, 我真的没法生活。 ”“民生连着民心” 。近年来, 阎良区在民生领域切实回应着人民群众的关切,民生建设持续推进、 普惠共享, 民生改善也越来越细致入微, 从具体问题抓起, 把民生做到老百姓的 “心坎” 上。阎良区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投入。文体中心建成投用。建成第一个区属消防站。全区无较大事故发生。社会治安投入加大, 完成了天网工程三期建设, 社区实现网格化管理, “两率一度”位居全省前列。
民生至, 心所向。建区50年以来,生活在阎良的百姓, 都实实在在的体会到民生建设的实惠, 感受到民生建设的温度, 见证着民生建设的加速度。随之而来的民生改善, 也让阎良百姓在生活中积攒了信心, 享受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