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化,55.0%受访者更愿意让孩子在户籍地上学
葛玉林对记者说,没能把儿子送进更好的学校,让他感觉对孩子亏欠很多。他希望儿子以后能升入县里的初中,然后考入市里升学率高的高中,将来考入好大学,获得更好的教育。
调查显示,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上学,受访者最看重的因素是师资力量(78.0%),其次是硬件设备(59.3%),第三是升学情况(55.5%)。受访者看重的其他因素依次是:离家距离(48.9%)、班级人数额度是否适当(24.8%)、美育体育课是否开设齐全(24.2%)、是否在更大的城市(20.7%)、补助额度(10.0%)等。
进一步分析发现,比起在其他地区打工的受访者,在县级市打工的受访者最看重中小学的师资力量,其次是升学情况,硬件设备排在第三。在县级市、乡镇或农村打工的受访者,对于学校是否在更大城市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对美育体育课是否开设齐全的重视程度。
“考虑到孩子在北京读书难以进入好学校,高考时还得返回户籍地,让她在老家读书也有好处。”边琴琴说,随着对北京教育政策了解的增加,她感觉即使当初成功让女儿留在北京读书,之后还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夫妻俩以后也得回老家定居,现在已经在市里买了房,希望女儿以后能进市里上初中”。
调查显示,如果家乡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化,55.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更愿意让孩子在户籍地上学,30.1%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仅14.9%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
对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真正实现均衡化,彭泽平认为,必须打破义务教育城乡分割、分离、分治的制度瓶颈,建立以共生理念为基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双向有机联动的一体化办学管理体制、教育投入配置体制与教师人事管理体制。
受访者中,33.6%的人户籍地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市区,25.5%的人户籍地在其他地级市,18.3%的人户籍地在县级市,22.3%的人户籍地在乡镇和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