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区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耕地面积逐步减少,鲜食枣面积连年递减,为提高单位面积增质增效,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区农林局、区林业科技中心充分发挥引导、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引进先进的冬枣栽植模式,运用先进科学技术管理,使我区冬枣栽培模式呈现多样性,使枣果提前成熟,提高了品质,增加了产量。
近几年,大棚冬枣在我区发展很快,从2012年到目前,现已发展日光温室、钢构大棚、避雨棚三种模式500余亩,主要分布在通远华邑、仁村、张家、灰堆坡村。通过在灰堆坡高效示范园四年的试验试种,日光温室栽植亩收益在8万元左右,钢构大棚栽植亩收益在5万元以上,避雨棚栽植亩收益在2万元以上,冬枣现已发展成我区林业发展的主导经济林产业。
冬枣是枣的晚熟鲜食优良品系,平均单果重17.5g,最大单果重可达27g。果皮赭红光亮、皮薄肉脆、甘甜清香、营养丰富,可食率达95%左右。我区属暖温带大陆气候,冬夏季节长,春秋季节短,夏热,冬冷,春暖,秋凉,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气温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区域内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以粘质壤土为主,有机质丰富,保墒性能好,独特的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冬枣的种植,尤其大棚冬枣可提前上市一个多月,早熟的优势明显,每年7月下旬到12月份都有冬枣上市,延长了货架期,规避了冬枣集中上市的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
为加快我区设施冬枣产业科学合理地发展,区农林局、区林业科技中心通过实践调研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合理规划布局,开发冬枣精品,完善服务体系,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冬枣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更好的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引领群众共同走上更为宽敞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