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典礼现场50名好人合影
诚信主题小品《树》
音乐快板 《阎良明天更灿烂》
“ 航空城砥柱·阎良好人”颁奖典礼圆满举行
“用平凡书写人间大爱, 用道德撑起和谐阎良” 。7月20日, 阎良区爱流涌动, “航空城砥柱 ·阎良好人” 颁奖活动现场,50名来自不同领域的阎良好人手捧鲜花、 身披绶带走上奖台接受表彰, 成为阎良人民心目中的道德楷模。
颁奖典礼上, 伴随着舞蹈 《攻坚》 音乐的响起,现场掌声雷动。一句句朴实的话语随着画面流入
观众的心间,50名 “阎良好人” 一个个平凡而细微的故事,汇聚成了建设中国航空城的伟大力量。颁奖活动从突出贡献、 敬业奉献、 诚实守信、 助人为乐、 孝老爱亲等方面, 充分展示了阎良好人的感人事迹, 不管是台上的好人还是台下的观众, 精神上都得到了升华。
据悉,50名阎良好人中, 上有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 下有用柔弱肩膀扛起家庭重担的稚嫩少年。他们有的对事业虔诚执著, 辛苦付出, 有的用践行的信念坚守诺言诚实守信, 有的用自己平凡的帮扶举动, 让人们感受到航空城大家庭的温暖,有的坚持孝老爱亲数十年如一日, 模范恪守家庭美德, 有的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 为祖国航空事业和阎良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如何把身边好人这个资源利用好, 使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力抓手, 成为全区人民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阎良区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不断总结与思考。阎良好人的涌现, 是阎良区一以贯之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必然结果, 也是中国航空城阎良精神内核的外在体现。这些突出贡献、 敬业奉献、 诚实守信、 助人为乐、 孝老爱亲的典型, 极大地丰富了阎良好人文化的内涵, 形成了蓬勃而强大的城市力量。
崇德沃土 让道德之花 “绽放”
阎良自古人杰地灵, “民风淳朴, 沃野千里” , 从闾阎良善到三田哭荆, 从徙木立信到商鞅变法, 一个个典故诉说着尚德明理阎良人善诚孝义的秉性, 五千年厚重的历史和传统道德文化精髓, 潜移默化地融入了阎良人的生活之中, 成为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与行为准则, 也成为滋养阎良人道德文化的基石和沃土。
闾阎良善 三田哭荆 淳朴民风励后人
“阎良” 地名因 “闾阎良善” 一词而得名。 “闾阎” 指的是平民生活的地方,“良善” 说明了民风淳朴、 安居富足, 因此当时这个地方有了 “闾阎良善” 之称。后来, 为保留文化韵味和寓意祥和, “闾阎良善” 减缩成了 “阎良” 这个今天颇有些影响的名字。
今阎良区凤凰路街道三贤村, 原名三田村, 之所以又称为三贤村, 源于一个流传至今的民间故事。据南朝梁吴均 《续齐谐记》 中记述,京兆(今陕西省西安阎良)有一田氏人家,三兄弟决定分家,家产一分为三,唯有堂前的一棵紫荆树让三兄弟犯了难,但3人还是议定要把树砍下分成3份,并于第二天伐树。谁知紫荆树就像遭火烧了一样,一夜间便枝枯叶焦。从此, 以紫荆做为家族团结, 家庭和睦的象征。 “紫荆花称之为兄弟花” 。田氏族人把紫荆树定为堂号 “紫荆堂” 流传至今。 “三田哭荆” 寓意兄弟和睦、 家庭团结的孝义文化。正是有了闾阎良善、 三田哭荆这样的淳朴民风和文化氛围, 让阎良儿女经沧桑而绵延不衰, 处逆境而昂扬奋起。
徙木立信 商鞅变法 开拓创新讲诚信
阎良区是商鞅变法之地, 徙木立信的发生地, 商鞅 “徙木立信” 的诚信精神和主张变法的改革创新精神, 即是当代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与时代精神的核心。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诚信” 是立足公民层面提出的要求之一。诚信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徙木立信” 是秦国的一个 “顶层设计” , 是以加强诚信建设为出发点,用政务诚信带动社会诚信, 提升政府的公信力的先进做法。 “徙木立信” 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 “诚信” 的传统价值观, 一直释放和传递着正能量, 是阎良区 “善诚孝义” 道德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阎良区发挥好典型引领作用,全面深化 “阎良好人” 推选活动, 挖掘身边的 “草根” 英雄、 诚信典范, 用榜样力量润物无声地引领人们感知核心价值观。
包容大气 精致和谐 融合发展显成效
阎良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 早在仰韶文化时期, 阎良的先民就依傍水草丰茂的石川河和肥沃的关中平原, 勤劳耕作, 安居乐业, 这种自然风韵孕育了阎良人朴实善良包容的自然个性。
从2000多年前, 秦国迁都石川河沿岸建立都城栎阳、 推行商鞅变法; 到汉高祖刘邦以此为大本营、 赢得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 再到130多年前, 山东移民落户阎良、 秦鲁文化交融发展; 再到今天 , 航空精英齐聚阎良, 共建中国航空城; 阎良始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大气的品质, 谱写着一个又一个融合发展、 共建伟业新篇章。正是这种源远流长的仁孝美德, 穿越古今的创新精神, 滋养了阎良的城市气质, 铸就了包容大气、 精致和谐的城市情怀和精神坐标。
选树典型 让凡人善举 “出彩”
近年来, 在阎良大地上, 各级各类“好人” 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 他们身上所散发和凝结出来的 “阎良精神” , 成为全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标。
如何把身边好人这个资源利用好, 使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力抓手, 成为全区人民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 从而使更多的人尊好人、 学好人, 做好人, 最终成为 “阎良好人” 。
“尊” 好人 让榜样引领社会风尚
一个典型就是一个标杆, 阎良区通过对好人好事的挖掘、 评选与宣传, 努力营造出 “好人就在身边” 的浓郁氛围,营造人人尊崇好人的土壤, 以好人引路, 去唤醒每个人心中的道德感, 激发市民潜在的道德力量, 让道德精神相互传递, 让道德信念相互感召, 使见贤思齐的 “灯塔效应” 不断放大并引发出 “群体效应” , 从而全面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为标准, 区分层次、 广开渠道、 深入发掘, 切实把典型选树好。先后开展了道德模范选树、 “全城搜索阎良好人” 、“十大孝子” 评选表彰等一系列活动, 全国好人、 陕西好人、 西安好人均榜上有名。结合各个行业、 各个领域的实际,主动设计了一些贴近群众、 操作性强的活动载体, 充分地挖掘好人事迹。
“学” 好人 放大典型的辐射带动效应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学习好人, 就要看到他们身上不同的闪光点,培育自身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激励自己崇德向善、 见贤思齐, 增强好人意识。阎良区坚持把 “引领实践” 作为先进典型评树活动的落脚点, 改进学习方式, 巩固放大学习效果。
为了最大限度放大典型的辐射效应, 让先进典型走出去, 积极探索开展“典型事迹展” “典型事迹报告会” 等各类有效、 生动的活动, 着力扩大阎良先进典型的感染力, 并通过个人的塑造促进和影响自身家庭美德氛围、 家规家风的提升, 从而不断促进和影响社区文明程度的同频共震, 最终推动社会生态的优化。
“做” 好人 紧跟脚步提升自身素养
一个好人就是一枚火种, 一个好人带动一群好人, 一群好人带动一座城市。通过好人事迹进万家的宣传活动,阎良区让更多的人都能了解 “身边好人” 事迹, 在全区形成学习、 关爱、 崇尚、争当好人的良好风尚, 让凡人善举熔铸“阎良好人” 品牌, 凝聚核心价值正能量。同时, 以 “阎良好人” 的感人事迹为鲜活教材, 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引领广大干部群众立足岗位、脚踏实地、 真抓实干, 为加快建设中国航空城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实道德支撑。
榜样力量
让奉献之美 “涌动”
在阎良, 沁人心脾的不仅有蓝田碧水、 清新空气, 更有一座城市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好人” 榜样就像温润的微风, 让道德在人们心间潜滋暗长, 更在不经意间成为阎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敬业奉献” 好人 挺起发展的精神脊梁
石川河就是他的事业, 石川河就是他的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描绘着对水利事业的热情, 用自己的热忱, 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丁晓东, 石川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干部。在参与石川河的建设过程中, 他求真务实, 勇于创新, 顽强拼博, 以饱满的热情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他的眼里没有周末和节假日, 只有晴天和雨天。晴天, 就跟工人一起, 穿梭在个个工地之间。雨天, 就待在办公室完善内业资料, 画图、 核算工程量、 审核施工方案、工程资料等。常年的风吹日晒, 丁晓东的皮肤被晒得黝黑, 他时常骄傲的自称为 “石川黑” 。
一个个平凡的名字, 响彻大江南北; 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激荡万千心灵。以丁晓东为代表的 “敬业奉献” 型好人, 撑起了一篇梦想的天空。他们,是道德偶像, 是社会楷模; 他们, 是加速崛起的钢铁脊梁, 是矗立在阎良儿女心中的精神群雕; 他们, 唱响了催人奋进的新时代英雄赞歌, 凝聚了阎良大地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诚实守信” 好人 彰显城市的幸福底色
十七年里, 践诺守信, 把诚信融入企业的血脉, 在邢延安身上, 集中体现了诚实守信的精神。作为西安众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在创业过程中, 邢延安始终坚守 “诚信为本, 顾客至上” , 并结合国内外蜂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标准, 制定了一整套切实可行、 严格规范的管理办法。2012年初, 一家大集团订购了公司20吨蜂蜜, 但检测机构认为质量不合格。邢延安相信自己产品的质量, 就赶到北京重新取样复测,结果证明, 产品质量没有问题, 是检测机构出现偏差。建厂17年来, 邢延安始终坚持质量第一, 诚信为本, 公司也成为集蜜蜂养殖、 蜂产品收购、 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外向型企业。
企业诚信, 赢得的是根深蒂固的基础与更长久的利益和发展; 个人诚信,回报的是老百姓的真诚和拥戴。在阎良的这片热土上,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 企业还是最基层的普通岗位, 以邢延安为代表的一群 “诚实守信” 好人, 向我们展示了诚信的魅力、 道德的力量,彰显了 “诚信、 开放、 创新、 自强” 的阎良精神。
“孝老敬亲” 好人 传递质朴的家风民风
“老有所养、 老有所依” , 在德瑞养老院, 她用柔弱肩膀为老人们撑起了一片莹莹蓝天, 用包容一切的至孝至爱之心,彰显出人间真爱价值, 托起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2011年12月, 阎良区德瑞养老院正式开业, 院长王瑞向社会承诺: “要让老人在这里享受到家一样的温馨、 专业化的护理和康复服务。 ” 四年来, 王瑞和她的团队协助区民政局收住五保老人; 免费帮助年迈老人照顾残疾的41岁病儿, 并承诺在老人百年以后, 继续照顾老人的儿子; 三年前被多家医院拒收, 家人无奈放弃治疗, 只希望体面离世的老人, 在她们专业护理下依然健在……王瑞和她的团队用真挚的爱心和关怀, 为老人创造了一个充满温暖的大家庭。
孝悌之道, 是做人之根本, 也是与人相处时应遵守的原则。在阎良, 以王瑞为代表的 “孝老爱亲” 型好人, 传递的是一种责任, 更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直观体现。一个个小的温暖汇聚在一起, 就成为最坚不可摧的爱。正是这一个个热心忙碌的身影, 在无形中将爱心播撒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以自己的行动, 带动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他们是城市精神文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更是带动市民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升的推动者。
“助人为乐” 好人 引领社会的价值导向
面对素不相识的异乡残疾农民, 中航工业西飞部装总厂17厂工具室主任段君成, 用他博大的爱心温暖了这座城市。1997年, 一次偶然的机会, 段君成得知丹凤县村民蔡平宽因事故双腿截肢, 瘫痪在床, 妻子不告而别, 年幼女儿的学费成了这个家最大的难题, 他便坚持每月都寄钱给平宽, 这一寄就12年。18年来, 他先后照顾、 帮助孤寡老人、 失学儿童64名, 累计捐款捐物14万余元。截至目前, 共资助失学儿童、 留守儿童40余人, 组织慰问困难群体200余人。
在老人们眼里, 他们就像是自己的“儿子” , 在受助家庭眼里, 他们就像是善良的 “天使” 。他门就是, 以段君成为代表的 “助人为乐” 好人。凡人善举, 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是他们影响着一批又一批人加入到善行义举的队伍中来, 以实际行动诠释助人为乐的真谛,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种植在每一个人的心田。
“突出贡献” 好人 撑起科技兴国的蓝天
他, 被行业内外誉为 “飞豹之父” ,伴随中国飞豹走过了风风雨雨的20年。他以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致力于国家航空事业, 为航空事业的进步作出卓越贡献。陈一坚,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事飞机设计研究工作40余年, 为强五、 运七、 飞豹等十多个型号的飞机设计与研制贡献智慧, 个人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等。尤其是担任 “中国飞豹” 飞机总设计师期间, 成功地领导并组织完成了飞豹飞机的研制任务, 填补了我国歼击轰炸机机种的空白。
这就是榜样者, 承载了主流价值观, 而且在更多时候寄托了我们的理想, 蕴涵了社会的发展方向, 从而为更多人提供示范。毫无疑问, 在阎良, 需要像陈一坚这样的榜样, 需要这样的脊梁。事实上, 阎良的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正是由这些榜样所体现的城市品质和城市精神所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