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陕西制造的未来之路:高精尖还是马桶盖?

2016-07-23 14:30  西部网
陕西制造的未来之路:高精尖还是马桶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三花良治”调研

马桶盖算不算高精尖产品?看起来,这是陕西制造有必要去解开的命题。

7月5日至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陕西调研。综合多家媒体报道,三天时间里马凯分别去到了比亚迪、法士特、航天六院、斯瑞新材料以及一家光伏雨棚发电站企业。值得注意的是,马凯还去到了一家叫做“三花良治”的智能马桶盖生产企业。

新华社通稿在重点介绍了马凯对新能源汽车的调研,以及主持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座谈会的情况后,在文末强调“在陕西期间,马凯还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调研了工业企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

陕西是国家在“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布局建设的工业基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陕西制造曾名噪一时。但时至今日,尽管专家认为陕西制造在全国拥有极高的层次,但无论是个体品牌的知名度,还是规模总量,往日荣光都已不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陕西制造的未来之路如何走、做什么,特别是在“供给侧改革”的宏观背景下,陕西制造能否有所作为?回到马凯副总理所调研的这家名叫“三花良治”的智能马桶盖生产企业,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洗之朗”为何特殊?

“三花良治”有着一个类似于日本企业的名字,但却是一家地地道道的陕西企业,也是中国最早生产智能马桶盖的企业,早在1995年就生产出第一台中国自主研发的智能马桶盖,如今“三花良治”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洗之朗”品牌智能马桶盖的高新技术企业。

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是,就在国人赴日抢购智能马桶盖时,日本2号高速公路休息区的公共厕所里,全部选用了来自这家企业的“洗之朗”智能马桶盖。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马悦介绍,“洗之朗”智能马桶盖的设计寿命是10万次,远超日本2万次的使用寿命,有针对中国市场实际情况专项研发,拥有完全独立的专利技术13项。目前,洗之朗拥有在中国本土销售的智能马桶盖34.7%的市场份额,年产销在10万台左右。2016年上半年,三花良治实现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它因此被《南华早报》和《参考消息》称为“中国智能马桶盖的顶级制造商”。

但从产能和销售额来看,三花良治依然是一家中小型的工业企业。但马凯副总理调研时却在这里停留了31分钟。马悦向记者透露,马凯在调研中很关心企业目前的投入不足问题,并勉励他们要不断技术创新,提高水平。

从马凯调研所去到的其他几家公司不难看出此次调研的应有之义。比亚迪、法士特、航天六院、斯瑞新材料以及光伏雨棚发电站企业分别对应新能源汽车、高档数控机床、航空航天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而这些都可以在《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领域中找到各自的位置,唯独这家智能马桶盖企业没有。

如此,究竟该如何解读副总理的此次马桶盖企业之行?

副总理为何关注马桶盖?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市政府参事、西安石油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曾昭宁认为,智能马桶盖和电饭煲一样,这两年在供给侧改革中被屡屡提及,属于产品结构的升级,它满足的是中高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实际上中高收入群体的需求咱们国家的生产供应跟不上,马凯副总理是从这个意义来看三花良治的。”

曾昭宁认为,得益于陕西的军工实力、历史上的大小三线建设,无论是陕西制造还是西安制造,水平在全国都是高层次的。在《中国制造2025》中,陕西是重点所在,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洗之朗智能马桶盖企业得以孕育而生。“陕西制造是洗之朗成长的温度和土壤。”

马凯的调研,也让陕西省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吴刚回忆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陕西制造,“陕西以前的海燕、黄河等等很多知名的品牌,都是因为忽视品牌建设,没有走精致制造的路子,洗之朗智能马桶盖做到了精致,体现了精致化,同时也在做品牌,这就是为什么它会受到关注的原因。”

马悦考虑的则是在这个行业不断的深耕,“国家消费品的‘三品’战略里面也强调了增品种,增加什么呢?就是比如个圆珠笔的笔头,还有智能马桶盖这样的消费品,还要提品质,创品牌,洗之朗在这个行业也耕耘了21年,副总理来看一看,我认为对‘三品’战略的实施有好处。”

而这,也正应了新华社通稿文末的那句话。

马桶盖还是高精尖?

在学界,洗之朗马桶盖所引发的关注,也引发了关于陕西制造未来之路的思考。

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物流学会会长、朝华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单元庄认为,整个中国应该坚持实体经济主导,是装备制造业、是重工业,方向是工业智能化。陕西有强大的尖端科学和军事科学,雄厚的科研实力,曾被称为是一匹黑马,但是这匹黑马没有跳起来,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走向工业智能化,没有和世界工业接轨。这让陕西错失了诸多发展良机。

单元庄透露,2009年时陕西就曾有过开行向西专列的打算,但最终因为主导产品和国际市场对接度较差而放弃。而于此同时,成都、重庆、郑州后来居上,分别开通了中欧班列,其开行班列数和货品附加值等各方面都远超“长安号”。“我们起大早赶晚集,问题是我们没东西和国际接轨,就是没有智能化、信息化、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品。”单元庄比喻说,上世纪90年代陕西工业在GDP的比重和北京上海相近,占到40%多,但现在下滑了。“你的实体经济没有了,你缺钙,你就没有力量。”

据此,他认为陕西发展智能化工业的方向应该是无人机、3D打印、光电汽车、机器人这四大支柱。

而吴刚认为,陕西制造不能只盯着高精尖产业,还要紧密联系民生,既要“顶天”,还要“立地”。“陕西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全是高大上、高精尖的,但这和民生有多大关系?老百姓感觉不到,雾霾、食品安全这些能解决吗?国家层面当然是需要高精尖的,但是陕西是不是需要这些?”吴刚说,中国制造如果把民生的东西弱化了,那么高精尖制造再好,仍然是一个弱国,一个民生小国。他认为,洗之朗智能马桶盖就是接地气的陕西制造,因为能和民生直接对接。

陕西省宏观经济学会会长、陕西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赵锐则认为,陕西制造要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信息技术等具有相对技术优势的领域实现“质”的提升,还要充分扩展在食品加工、医药制造、纺织服装等领域的发展空间,同时激发民营制造的活力,弥补“西安制造”的“体制短板”。

相比学界的各有侧重,作为企业家的马悦则更为务实。“实业和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陕西的这篇土地上,长出了洗之朗这样一棵树,尽管这棵树还不够壮大,但它存在的本身,就说明了我们坚守了21年的意义,回归到现实中间就是一种精神,只要大家多一些专注,减少一些浮躁,实实在在坚持做好一件事,这才是中国制造、陕西制造真正的精神。”

全站热点
陕西省238名学子被北大清华录取 未扎堆报经管专业

2016-07-23 09:01阅读

区委召开专题会推进大兆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

2016-07-22 18:30阅读

胡润泽在莲湖区调研时强调创新社会治理 打造宜居城区

2016-07-22 11:45阅读

西安市临潼区物价局加强12358举报平台建设

2016-07-21 17:15阅读

环保碑林分局同市环科院就《碑林区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初稿)》进行对接修订

2016-07-20 19:00阅读

碑林区深入开展钟楼周边环境整治工作

2016-07-20 11:03阅读

陕西给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 2020年营业总收入要突破340亿

2016-07-19 18:0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