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思想里书写着赤诚, 他们的血液中流淌着信仰, 他们用自己心血和汗水,一遍又一遍把 “共产党员” 四个大字擦新擦亮……
几十年如一日, 她们在贫者、 弱者、 老者、 残者中传递着爱与温暖, 用爱照亮人们的心灵, 用生命传唱出一曲曲 “爱的奉献” ……
以大爱照亮人间、 用真情传递温暖。这一个个看似普通的家庭, 却简洁地解读了最美家庭朴素的温馨……
凤凰路街办为了弘扬正能量, 汇聚正能量, 在全办形成人人学习身边好榜样的良好氛围, 将在近期对辖区内评选出来的最美党员、 最美好人及最美家庭予以表彰,现将相关事迹简况进行刊登宣传。
最美党员
刘双年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 好 事 不 做 坏事 。 63 岁 的 刘双年是凤凰路街道三贤村贤北组的一名老党员,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农村干部。他 33 岁当村民小组组长, 36 岁当村主任, 56岁担当村监会主任, 在30年的村干部生涯中, 他以崇高的品德,良好的作风, 踏实的工作干劲, 不仅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更赢得了老百姓的心。他关心服务街办发展大计, 耐心的做群众工作, 支持大飞机项目的征地用地, 他关心群众生活, 率先在全区完成了贤北组道路硬化、 让群众用上了自来水。他是一个闲不住的村官, 为了群众利益多方奔走, 把件件小事都做到了群众心坎里。他, 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公仆情怀。他, 不愧是一位甘于奉献的老党员,不愧是咱们老百姓心中的最美基层干部。
王建民
断垣村村监会主任、 断东组组长、 党员王建民今年 49 岁。2004 年担任组长以来, 他为村民提供了热心周到的服务, 得到了老百姓的广泛赞誉。村民出行难, 他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和企业进行帮扶, 修好了 “便民路” ; 村民吃水难,他第一时间联系到自来水公司迅速解决; 村民浇地难, 他主动垫资完成地埋管埋设工程, 让村民在短时间内就能浇完地, 还降低了种地成本。不单是这样, 他时刻把弱势群体放在心上, 对待五保户、 特困户更是关怀备至, 逢年过节, 他都会自己掏钱给80岁以上老人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为他们送去党的温暖。村里年轻女孩得了尿毒症, 他联系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募捐善款10万余元。他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党员干部, 只要群众有需要, 哪怕事再小, 对他来说都是大事。村民们都这样称赞他:“他真是咱们群众的贴心人” 。
张志杰
对于年逾七旬的老人张志杰来说, 他做的一些看起来的小事、 小感动, 在居民的眼中却是为民为大家的大实事、 大好事。张志杰同志经常说: “我虽然人已退休了, 但思想上不能退, 对党的信仰不能退” 。虽然只是鸿飞社区一名普通的退休老党员, 但他在退休后能够处处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自觉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 赢得了社区居民的绝对信任与尊重。他主动参与社区义务巡逻队, 9年如一日, 默默守护着社区安全,维护着邻里和谐。他热心社区建设, 利用曾在西飞二中任职的阅历, 经常就社区小学生教育问题献计献策; 他积极组建了社区老年乒乓球队, 为社区文化娱乐事业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 “退休不退岗, 退岗不退责” 的责任担当意识。
最美好人
李君
她叫李君, 长期从事社区管理工作。虽已是耄耋之年, 但走起路来特别利索, 做起事来也很干练。 “把关心、 照顾、 帮助他人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 是她一生做人的信条, 社区哪家有困难、 哪家有矛盾、 哪家不和谐, 哪里就有她的身影。住在小区716栋的邓某已97岁高龄, 丈夫去世早, 大女儿患病丧夫, 小女儿夫妻双双下岗, 自己多病缠身, 生活艰难, 李君坚持主动上门帮扶, 打扫家务,做饭聊天, 消除了老太太孤独。庞某家中婆媳关系不和闹得四邻不安, 她主动上门劝解, 教育他们互相包容, 争做文明公民。社区线路老化失火整改、 阻止居民破坏环境卫生、 教育居民改正不文明行为、 小区安全巡逻, 不管是再繁琐的事, 她都是乐此不疲。她经常说这样一句话, “和谐社区就是和和气气” 。这句话充满了阳光, 不仅温暖了家人, 还影响了周围人, 引导着居民们为共建和谐美丽社区奉献着、 努力着。2008年, 李君同志荣获西安市第七届文明市民标兵荣誉称号。
最美家庭
谷军红家庭
提 起 身 边 的“最美家庭” , 凤凰路断垣村的西广合组村民都不约而同的称赞谷军红家庭是 名 符 其 实 的 一个。一个普通的六口之家, 公公患高血压和心脏病已经多年, 婆婆前年患了重病, 一直在治疗, 大女儿在大学读书, 儿子也上了高中, 家庭生活的重担都落在了谷军红夫妇的身上。谷军红心疼自己的丈夫, 在料理好家务的同时, 还尽可能抽时间和丈夫经营自家的个人饭馆。而自己患有严重的颈椎病却从不提及。谷军红知道, “孝敬父母不能等” , 在公公婆婆多次住院的那些日子里, 她日日夜夜悉心照料着老人的吃喝穿戴、 擦洗翻身, 再苦再累也没有任何的怨言, 公婆心疼儿媳, 忍受疾病, 晚上偷偷地洗衣服为儿媳分担辛苦。谷军红知道, “教育子女不能等” , 她把好吃的、 好穿的都给了老人孩子, 还不忘给子女灌输尊老爱幼、 关心他人、 互帮互敬的家庭祖训。一家人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关心、 互相爱护、 互相包容, 生活的很和谐、 很幸福。
王晓敏家庭
在 “三田哭荆” 故里三贤村有一个五世同堂的家庭 — —贤南组 的 王 晓 敏 一家。最长者已过百岁,最小的只有六岁。一家人和和睦睦,互敬互爱, 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八口之家” 。婆婆江秀兰以身垂范, 70多岁还坚持照顾着老父亲, 还不忘时时对子孙们进行孝老敬亲教育; 五十多岁的王晓敏敬重婆婆的美德, 平日对老人更是照顾的细心周到,每天坚持给老公公、 公婆整理被褥,打扫房间,定期给他们换洗衣服,晾晒被褥。老公公有病住院,她不让腿脚不便的婆婆去照顾,而是主动到医院侍奉老人,端吃递喝,端屎端尿。儿子和孙女在王晓敏的言传身教下,也很有爱心和孝心。儿子多次被评为 “模范团员” ,孙女更是乖巧听话, 孩子们在村里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乐于助人, 深得村民好评。一家人的厚道,一家人的真诚,一家人的善良,一家人的孝顺无不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话题,无不成为教化他人的典范。
臧生家庭
四 十 八 年 的坚持和守护, 不抛弃不放弃, 用爱心与温暖为女儿构筑 一 个 温 馨 的家。对于年逾 80的臧生夫妇来说,女儿的平安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1968年5月28日, 一场意外噩梦般地击碎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四十八年来, 臧生夫妇隐藏悲伤、 擦干眼泪, 多次放弃职务晋升、 工作调动, 独自挑起养护孩子未来生活的重担。女儿臧佩红一级智力、 肢体残疾,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轻松过好每一天, 他们从饮食休息等各个方面都是精心照料, 天气好时, 他们坚持用轮椅推着到户外有树木花草的地方去散心、 观景、 练腿; 癫痫发作时, 他们坚持第一时间更换床单、 尿垫及洗衣物。他们用四十八年的坚持和守护, 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 打破了医生孩子活不过20岁的论断。
焦晓丽
“给社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 是 56岁的焦晓丽多年来一直追求的目标。2004年, 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了噩梦之中, 丈夫因患重病离世, 所有的负担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她没有怨天尤人, 勇敢的担起了这份重任, 还成了社区的一个乐于助人的 “热心人” , 他帮助道北村的孤寡老人赵献萍, 每天买菜、 打扫卫生, 闲时陪老人聊家常, 每到节日为老人送礼物, 让老人感受到了浓浓的邻里情。道北村多年垃圾堆积造成生活环境卫生差, 她看在眼里, 急在心上, 积极献言献策。在她的带动下, 为群众服务和帮扶的居民变得越来越多, 群众对社区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也越来越高, 可她并不满足, 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 “服务居民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帮扶群众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我会坚持做我能够和应该做的一切” 。多么朴实的话语, 却折射出一位“热心人” 的感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