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4日电(金佳绪)端午小长假过后,南方的降雨仍旧不停歇。记者从中央气象台获悉,从6月14日开始,自今年入汛以来最大范围暴雨将侵袭我国江南、华南等地。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于13日14时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中央气象台持续发布暴雨、强对流预警,中国气象局也于13日17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四级应急响应。那么,这次降雨过程主要影响哪些地区?有哪些特点?在灾害防御上需关注哪些方面?针对这些问题,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接受了新华网和中国气象报记者的联合采访。
图为马学款(左)正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国气象报记者 孙楠 摄
记者:6月14日开始,南方迎来新一轮降水过程。请您介绍一下此次南方降雨的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及特点。
马学款:南方的降雨从14日开始,将一直持续至17日,强降雨时段主要集中在14日夜间至15日夜间。
影响区域包括江南大部、华南西部和北部及西南地区东部。其中,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局部地区有大暴雨,累计雨量有130至230毫米,局地可达300毫米左右;上述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局地有雷暴大风。
此轮强降水过程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影响范围广,预计此次降雨过程暴雨面积将达到100万平方公里,是今年入汛以来暴雨范围最大的一次降雨过程,大暴雨范围可达46万平方公里。二是降雨强度大,最大小时雨强可达40至50毫米,局地大于60毫米。部分县市日雨量可能突破历史同期极值。由于这是一次移动性雨带所造成的降雨,对部分地区来说,降雨持续时间不长,大概在一天左右。
记者:影响此次南方强降水的成因是什么?
马学款:这次降水的成因是由于近期在蒙古生成的高空冷涡所带来的冷空气不断南下,而南海夏季风爆发带来的西南急流不断增强,在副热带高压外围形成强盛的暖湿气流,冷暖空气在南方地区剧烈交汇,产生强降水。
记者:本轮降水将带来哪些影响?会引发哪些灾害?防范的重点是什么?
马学款:此次大范围的暴雨过程将可能造成南方部分地区出现汛情,并可能产生次生灾害。
一是强降雨和强对流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如贵州、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较高。因此,山区村镇、沿河公路、水库、矿区、旅游景区等地要加强监测预警,提前转移危险地段的群众、施工人员和旅游人员。二是短时强降雨可能会引发山洪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上涨,江西中北部、福建西北部、湖南西南部、广西西南部、广西北部及广东北部要加强江河干支流和城市的防汛工作。
另外,在农业方面,南方强降雨造成农田渍涝,对早稻抽穗扬花不利,同时适温多雨高湿的气象条件易导致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各地应及时排水防涝,加强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
记者:未来一段时间南方地区天气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马学款:此轮降雨过程过后,江南、华南等地将先后出现一段时间的高温天气。从18日起,主雨带将北抬至黄淮、江汉、江淮至沿江一带。其中,19日至20日,21日至23日,黄淮南部、江汉、江淮、四川盆地等地将出现降雨。与本轮降雨过程相比,雨强较弱,雨区更偏北。
相关链接:
南方将迎入汛来最大范围暴雨 国家防总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南方将现入汛来最大范围暴雨 防汛形势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