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记者 李卫 通讯员 孙辉)端午小长假期间,全省天气以晴好为主,初夏时节三秦大地景色迷人,加之高考之后“减压游”需求倍增,假日旅游市场持续火爆,陕西省各大景区及乡村旅游点游人如织。广大游客观民俗、赏美景、品美食,充分体验假日旅游的乐趣,陕西全面奏响夏季旅游“欢乐颂”。据统计,假日期间全省接待游客1389.5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8.82亿元,同比增长20.09%和21.96%。主要有以下特点:
民俗节庆活动丰富多彩,假日旅游市场持续火爆
赛龙舟、吃粽子、戴香包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全省各地推出了一系列民俗体验活动,吸引游客广泛参与。6月9日,“中国十大品牌节庆”之一的第十六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成功举办,祭祀汉江仪式、水上表演、龙舟竞技比赛及“观龙舟、游山水、品美食”、“网络达人安康龙舟行”等一系列活动,受到央视一套和人民网的关注。假日期间,安康市共接待游客106.7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5%、18.41%。汉城湖景区推出的赛龙舟、放河灯、挂艾草祈祷等活动,让西安市民在家门口体会
到传统的端午习俗;2016凤县美丽乡村旅游年推出的“金徽杯”凤凰湖龙舟赛、“文明凤县 情暖端午”主题文化活动、“诵读经典.寄情端午”中华经典诵读等系列活动,为游客送上了端午节大餐,假日期间接待游客11.53万人次,同比增长17.7%。华清宫景区推出的“幸福2+1,寻找大唐文武状元”系列精彩活动,使游客亲身体验投壶、石头画、抖空竹等互动活动,吸引了游客4.33万人次,同比增长37.72%;大唐芙蓉园通过举办千人立蛋挑战赛、旱地龙舟等趣味活动,吸引游客2.57万人次;浐灞湿地公园推出了“湿地嘉年华,全家总动员”端午主题活动,通过组织游客参与“我心目中的生态家园”主题绘画、欢乐钓粽过端午、泡泡秀等互动小游戏,使游客感受到不同的假日体验。诸葛古镇针对节日特点,推出了粽叶服装秀、旱地龙舟赛、舞龙表演等节目,吸引了10.7万游客。节前开业的乐华城88℃温泉乐园,与持续火爆的乐华欢乐世界、伏茶镇等一起,成为市民假日游玩的首选目的地,小长假期间,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累计接待游客110.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381.72万元。假日期间,西安沣东、曲江、草滩、长安杨庄以及铜川申河湿地、大荔县同州湖、汉中铺镇维罗纳等地的薰衣草花开正好,使游客充分感受到了浪漫的异国情调;礼泉的御杏采摘、沣东农博园的蓝莓采摘、大荔的西瓜采摘等活动,以其较强的参与性,吸引了大量游客举家前往。
供给侧改革不断发力,全域旅游持续推进
全省各地以推进供给侧改革为突破,通过推出多样化、个性化旅游产品,主动满足大众化旅游时代的游客需求。西安、渭南、商洛等地充分利用“秦岭有的正是城市缺的”资源优势,积极构建大秦岭人文度假圈,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度假型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假日期间,西安市接待游客344.59万人次,同比增长18.46%;渭南市接待游客114万人次,同比增长31.03%;商洛市接待游客95.65万人次,同比增长15.58%。通过骏途网定购度假酒店的游客连续三天突破千间,反映出全省已从单一的观光旅游模式跨入休闲度假模式。宝鸡、韩城、宜川等地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不断加大公共交通、信息咨询服务、绿道休闲慢行系统等公共休闲与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努力构建城乡一体、景城一体的全域旅游模式。假日期间,宝鸡市积极满足游客清凉避暑游、自驾自助游、家庭亲情游、民俗文化游等不同需求,采取景区门票7至8折优惠的方式,吸引了206.4万游客,同比增加22.3%。韩城市针对广大考生推出了以“旅游让生活更美好”、“祭拜五子登科柏·祈求学子金榜题名”等为内容的端午系列文化活动,满足莘莘学子“金榜题名”的精神需求,假日期间接待游客15.2万人次,同比增长136%。宜川县积极推动壶口景区转型升级,努力打造集黄河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旅游、娱乐体验于一体的自然人文相结合的综合型旅游项目,假日期间,壶口景区接待游客1.11万人次,同比增加19.3%;宝鸡太白山、榆林白云山景区以创建5A级景区为契机,把创建工作作为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假日期间,太白山景区接待游客2.26万人次,同比增长29.8%;白云山景区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2万元。各大旅行社积极适应小长假出行需求,推出了覆盖全省各地及周边的短途游、一日游产品,受到了游客的欢迎。据省内最大在线旅游电商骏途旅游网数据显示,全省游客出游热情高涨,骏途网、骏途App独立访客数同比增长超700%,销售收入660万元,同比增长达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