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城区城市管理局坚持“学”为基础、“做”为关键的教育导向,主动作为,狠抓落实,以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为责任自觉,顺应城市发展变化,满足市民群众对城市管理服务的更高需求,积极探索、深入调研、开拓创新,将城市管理服务工作全面向夜间延伸——常态化地开启夜间冲洗保洁、夜间执法管控、夜间绿化管护、夜间投诉处理模式,以城管人夜间的辛劳和尽责,营造出区域城市全日的靓丽、有序,赢得市民全天的满意和舒心。
作业六定 创新开启夜间区域道路冲洗模式
为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服务水平,有效解决城市日间冲洗清洁难、清洗过程易造成道路积水、污渍飞溅、交通拥堵引发的“保洁扰民”、“保洁污染”、“保洁拥堵”等问题,该局在认真调研以及在西一路街道辖区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率先创新推行了以“定专门队伍、定轮作路段、定作业时间、定安全保障、定作业流程、定质量标准”为内容的夜间冲洗保洁模式,以夜间清洁与日间保洁相对分离的创新举措,有效解决了日间清洗对行人、车辆造成的诸多不便,使得城市道路、立面、公共设施清洗从过程到结果都体现了科学化、人性化。
目前,新城区各街道均成立了夜间清洗队,根据区域道路和公共设施的整洁程度和需要等情况,每天夜间22时至次日5时,对区域内选取的1—2条道路,从马路到人行道,从地面到公共设施立面,实施夜间彻底清洗。全区每晚都投入21辆洒水车、安排500余名保洁员,从事夜间保洁冲洗工作,他们以自己夜间的辛劳,赢得了城市全天的靓丽,也促进区域大清洗、大擦洗由运动式走向常态化、经常化。
专门队伍、轮班作业、标准化清洗、安全保障措施完善的夜间冲洗新模式,在大大提高了冲洗质量的同时,也有效减轻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冲洗作业中的安全保障水平。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该区已逐步形成从作业人员、时间、工具、流程、标准到效果考核的系统化夜间冲洗作业标准体系,促进夜间冲洗保洁更加规范化、标准化。这一创新举措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市民群众和保洁人员的共同好评和肯定,并正在全市全面推广。
四个结合 遏制渣土车夜间违规营运行为
该局认真、全面、扎实落实全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在严格落实建筑工地“七个到位”,局领导夜间轮班、带班检查,加强与公安、交警和环保部门合力整治,充实执法力量、加强执法保障的同时,积极创新执法管控方式,以“四个结合”提高对出土工地和渣土车的夜间实际管控效果。
环节治理与系统治理相结合 该局从出土工地、渣土车运用各个环节入手,对渣土车辆、建筑工地、运输路径、消纳场等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同时,通过在夜间执法人员中建立渣土车夜间管控微信工作群;24小时运行新城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接受和处理群众举报;与市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和周边区县管理共享夜间渣土治理实时信息等方式,实现对各个环节管理与系统管理的有机结合,有力减少其违规的可能,提高其违规的及时发现率。
以静治动与以动治动相结合 在长乐路、咸宁路、幸福路等区域重点路段设立渣土车夜间检查点,以静态设岗,控制动态渣土车辆的违规行为的同时,还实施以动治动的管控方式——组成机动巡查队,对当晚区内渣土车审批路径,进行反复巡查,并通过随机跟踪渣土车的方式,有效管控渣土车违规营运。
审批通道与审批外通道管理相结合 针对渣土运输黑车,为躲避检查,常常会选择非审批渣土运输通道行车的现象,该局在加强对审批通道管理的同时,也加强对非审批通道的夜间巡查管理,效果良好。
白天观察与夜间检查相结合 在对建筑工地和渣土车有效管控中,该局将夜间工作与白天的工作有机结合,要求各执法中队,在白天留意、观察区域内各潜在出土工地的动向,夜间执勤人员,在搞好审批工地出土监管的同时,根据白班人员提供的相关信息,对未提出申请出土的工地进行重点监控,有效遏制黑工地、黑作业、黑车辆。
多方拓展 全面点击城市管理服务新链接
依据城市发展规律和社会各界对城市管理更高、更新的要求,该局在夜间严格管控出土工地、渣土车运输,实施夜间清洗的基础上,还专门建立了中班和晚班执法队,分别在下午6点至晚10点,晚10点至凌晨对区域夜间占道经营和餐饮烧烤油烟污染进行无缝隙、无空挡管理,以夜间管理,服务城市夜间清洁、市民夜晚安宁。
新城城管夜间管理、服务模式,也在向区域绿化管护领域延伸,过去区域园林绿化常在日间实施的树枝修剪、树木浇灌、喷药治虫、美化靓化布置等工作,如今都尽可能地开始向夜间转移,既方便操作,也尽量避免了扰民。
城市管理、服务全天候工作模式的开启,也使得作为该局信息中枢的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进入了24小时工作模式,如今,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有关城市管理服务的事项,该局正在开始做到全天候在线、在岗、在位服务、处理。
目前,该局围绕中心工作,以学促干,将学习的激情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从领导到干部,从党员到职工,近50%的人员在夜间为这个城市的靓丽有序服务,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履行着合格党员的义务,为城市市民全天的舒心,彻夜默默地工作着、服务着、辛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