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里调解完老张家的矛盾, 回到单位已经是下午4点钟了,坐在办公桌前, 邓天胜顺手从厚厚的一摞法律书籍中, 抽出一本 《继承法》 研究了起来, 正看着, 手边的微信铃声响起。
“爸爸, 过年到现在我都没见过您了, 您不想我们, 也不想您的孙子吗? ” 儿媳妇的留言让邓天胜怔了一下, 他想起来最近一段时间他真的都没抽出时间去看看自己还不到1岁的可爱小孙子了, “不是爸爸不想你们, 等闲下来一定去, 爸爸爱你们! ” 发完这句话的时候, 邓天胜叹了一口气, 他合起书,看着窗外正在绽放的月季花, 眼睛分明有点红。
2001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 作为老党员一直扎根基层, 调纠纷解疙瘩化解各种矛盾冲突, 真情帮助村民们。4月29日, 记者走基层, 讲述陕西省优秀人民调解员— —北屯街道办司法所所长邓天胜的故事。
起因: 67岁大娘诉苦寻求帮助下午6点, 看完书后, 整理学习笔记, 邓天胜正准备下班回家时, 一位大娘疲惫不堪地进来了,“你可得给俺评评理! ”
赶忙让大娘坐下, 端上水, 做了10几年的调解工作, 村民们下班的时候 “找上门” 来寻找帮助, 这在邓天胜看来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67岁的大娘是箭王村村民马素娥 (化名) , 早年丧偶, 跟着儿子儿媳生活, 不料儿子前几年也因病去世, 随后大娘因为和儿媳关系不和也改嫁到了振兴, 这一次她是为了在箭王村老宅子拆迁款安置问题和媳妇李彩霞 (化名) 的纠纷专门来找邓天胜调解的。
“安置款我觉得儿媳妇分的不合理! ” 提起往事说起事情的原委,激动处大娘不停地抹着眼泪。邓天胜给大娘茶杯续上热水, 对于农村的家庭纠纷, 他知道有时候不能只生硬地搬出法律, 更多的时候除了 “理” 最重要的就是 “情” , 一旦双方对簿法庭, 亲情将受到极大的伤害。
“放心吧大娘, 我去找你儿媳妇说说! ” 工作以来, 成功调解了200多件村民家庭邻里间的矛盾纠纷, 看着大娘走出办公室的身影,邓天胜觉得家庭和睦也许才是最大的幸福。
奔波, 多方走访了解情况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邓天胜决定去箭王村走一趟, 很多调解工作都是在8小时的工作日外, 利用村民们在家的时间进行的。
“老邓, 这是又调解啥去呀! ”看着风风火火路过的邓天胜, 熟悉的村民们打趣道, 在大伙眼里, 这位今年53岁的邓天胜, 精力旺盛得就像一个小伙子, 在加上对工作的认真劲儿爱管 “闲事” , 在北屯当地村里还是具有很高威信的。
“咦?咱村那改嫁的大娘怎么好久没见了? ” 询问工作完全像是和村民们拉家常, 邓天胜就坐在地头上和几个村民唠了起来。
“那婆婆做的也不好! ”
“我觉得媳妇也要体谅老人呢! ”……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 这让邓天胜再一次感觉到家务事的难断。晚风拂过抽了穗的绿色麦田,在路上邓天胜一直在想一些事情,似乎根本无暇顾及着乡间的景致,有的时候费了很大的劲, 村民矛盾没有调解成功, 那种沮丧在他看来是最难受的, 回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既然在一个岗位上, 就一定要把这个工作做好! ” 这句话, 邓天胜在他1985年入党的时候就这么告诉过自己。
调解, 因为用情所以感动处理完手边的事情, 第二天利用下班后的时间, 邓天胜专门去川心路上找李彩霞了。
“我丈夫去世后, 婆婆也不帮我看孩子。 ” 李彩霞似乎也搞不明白婆媳关系为什么会搞成这样。
“婆婆做过什么让你感动的事情没? ” 听邓天胜这么一问, 李彩霞想起了什么, 低下头没说话。 “每年孩子给爷上坟, 会不会想起他婆,你考虑过孩子的感受没? ” 邓天胜的话没有太多的大道理, 但有的时候亲情是最好的暖心剂。
那一天邓天胜回到家的时候又是晚上8点多了。
办公室里, 婆媳俩把头都扭向一边没好意思看对方。反复的走访, 多次的沟通, 几天后邓天胜终于把马素娥、 李彩霞这对婆媳一起约到了司法所的办公室。
“家庭和睦那是用钱买不来的! ” 邓天胜看了看马素娥, “大娘,孙子永远是咱的亲孙子呀! ” 好像很久也没见过孙子了马素娥回头看了看李彩霞, 欲言又止。
“妈你的房就是你的, 安置款儿媳不会拿的! ” 还没说几句李彩霞开始啜泣起来, “有我住的就有您的住的, 您永远是我妈! ”
“嗯! ” 马素娥好像不会说了,她拉起媳妇的手眼泪簌簌地掉着……
一旁的邓天胜看着她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