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和牧”这样做农业“加减法”

2016-04-06 11:18  兵马俑在线

来源:陕西日报

和牧现代农业园区的葡萄园。

本报记者 乔佳妮 元莉华

将原有1500立方米沼液池扩大到3000立方米,另辟出10亩地种黑枸杞供大家采摘,还要再增加10亩果树育苗区满足远近农户的需求……从年后一直忙着顾不上休息的刘雅娟,趁着这两天园区里的农活少一些,开始了新一轮“扩张”计划。

2013年,80后的刘雅娟和丈夫一起,开始打造和牧现代农业园区。短短两年多时间,和牧已成为阎良唯一一家种养结合,采用“畜—沼—果”循环模式的农业园区。依靠科学管理,刘雅娟在500亩的和牧农业园区里,践行着自己的绿色农业梦想。

减法,让土地越来越肥

在阎良区樊家村村民周玉宏眼里,和牧农业园区的到来带给他“三大变”:一是园区未来之前,自己的旱塬地从未种过果树;二是旱塬地上的土开始由黄变黑;三是自己成了工人,每天定时上下班,不仅领了工资,还学了手艺。

“我们这里以前完全靠天吃饭,后来虽然给塬上引了水,也只种些粮食。”3月18日,周玉宏告诉记者,他家的这片旱塬地,最风调雨顺的年景打下的粮食也不过亩产四五百斤,而且麦粒长得疏,千粒重轻,是远近出了名的“雀舌头”。“同样装满100斤的袋子,比别的地方的小麦要轻20斤左右。”

为了多打粮,大伙儿铆足劲上化肥。一年两料庄稼一亩地光化肥投入就五六百元,结果是粮食没多打多少,地却越来越瘦。“长期用化肥,地越来越硬,旋耕机旋地的时候,刀片磨坏快得很,农作物病虫害也重。”

这一切,随着刘雅娟夫妇的到来有了改变。这对有着七八年养殖经验的80后夫妻,发现樊家村虽然地处旱塬,但地势高、日照好、空气干燥,适合种果树,而他们又懂养殖,可以种养结合。于是,便流转了村里500亩旱塬地,400亩用来种果树,50亩发展养殖。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成发酵池、沼液池、沼气沼渣分离池,并埋设管道,将分离出的沼液直接送达每棵树下,搞起了循环农业。

“要提升农产品品质,实现绿色生产,就要少用化肥,多用有机肥。但从外面买,好点的有机肥一吨就得3000元。我们目前存栏3000头猪,按一头猪一年产生废弃物500斤算,一年出栏6000头就能有1500吨废弃物,差不多够400亩果树用了,成本能省一半。不仅养殖环节没污染、零排放,种植环节多了有机肥,卖猪还能再增加一笔收入,一举多得。”刘雅娟说。

刘雅娟的经济账在周玉宏眼里成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你看这地现在越来越好了,松散了不说,颜色也开始发黑,就是有机质多了”,看着自家的干黄土如今开始有变化,周玉宏很开心,“我现在园区学习,将来我也务葡萄。”

事实上,化肥农药长期不合理使用、畜禽粪便不合理处置,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通病,并逐步影响到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和省上提出“十三五”要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刘雅娟他们正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践行对环境无污染、对土壤少损伤的绿色农业。

一直负责指导园区发展建设的阎良区农业局干部王恒也证实,有机肥料的营养补充加上静心管护,和牧的果树病虫害明显少了。“一般葡萄坐果期,一个月需要进行4次病虫害防治,但和牧去年葡萄坐果期,一个月只需两次病虫害防治。”

加法,让农产品越来越“绿”

土地越来越肥,带来的结果是果树长得旺,果品质量好。

在和牧农业园区的大棚葡萄园里,只有两年树龄的葡萄树和一般果园里三年生的葡萄树差不多。“去年第一年挂果,没疏果的时候一棵树有20个花芽。果实也更耐储存,摘下来放在冷库里,什么保鲜剂都不打,三个月后葡萄把还是绿的。”刘雅娟说。

去年8月中旬,和牧200多亩葡萄成熟,吸引了远近不少市民前来采摘。外园的葡萄最多一斤卖2元,和牧的卖到了3.5元。“我们请专业人士用测糖仪测过,一般葡萄的含糖量在18左右,我们的‘夏黑’达到23,是难得的既可鲜食,也可酿酒的好葡萄。”刘雅娟的爱人何志远补充道,即便是园区其他品种的葡萄,含糖量也普遍比一般果园的葡萄高3到4个百分点。

在从没种过果树的旱塬地种出这样的好葡萄,不仅周玉宏佩服,在紧挨塬下的平地里务了10多年葡萄的邓娟也佩服。

“我务的葡萄,这几年叶子老发黄,病虫害多,葡萄容易蔫,也爱坏。”去年尝了和牧的甜葡萄后,今年邓娟早早就从和牧进了2亩葡萄苗,跟着和牧施有机肥,还在园区当了工人,边学边干,重新务葡萄了。

除了从生产源头增施有机肥外,和牧注重在每个生产环节都打上“绿色烙印”。

在和牧农业园区,每隔50米就有一个摄像头,随时将园区农作物的长势及工人的劳作情况反映到办公室的显示屏上。在园区的20个果树大棚里,节水设施、观测探头应有尽有。在坐果期,早早就会用上太阳能杀虫灯、黏虫板等物理措施,尽量少用农药。

为了将园区的绿色产品广而告之,刘雅娟和爱人申请了园区微信公众号。“我们在微信里及时更新作物生长的实时状况,介绍园区的发展情况,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我们的产品。”

关于未来,刘雅娟也有很多设想:今年年底前把产品追溯系统做起来,将来通过扫码就能知道所有产品的生产信息;明年年底前,将养殖规模扩大到存栏1万头,并尝试用沼渣养蚯蚓,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有机肥,把绿色农业做强做大。

全站热点
市安委办第四督导组检查周至县城市运行安全工作

2016-04-06 10:01阅读

北田街办召开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2016-04-05 15:28阅读

《西安日报》刊发《新城区启动实行“一长多校制”名校校长兼任弱校校长》报道新城区创新实施强校托管弱校的

2016-04-03 08:11阅读

任留街办多举措做好2016年清明节祭扫工作

2016-04-01 12:22阅读

五星街道城市卫生集中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2016-03-31 10:34阅读

红庙坡街道加大力度 集中整治背街小巷

2016-03-29 16:55阅读

灞桥区统计局三大举措落实市局经济形势分析会议精神

2016-03-28 11:1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