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南关正街的童年记忆

2016-04-05 16:00  兵马俑在线

七八岁时,我家搬到南关正街51号居住。我上小学在南关正街,上初中在南梢门,上高中后因南关正街扩宽马路,我家的房子被全部拆除,才搬家离开了南关正街。所以说,我的孩提时代是在南关正街度过的。

昔日南关的土城墙

那时,除了上学外其余时间就是和小伙伴们在东、西后地疯跑疯玩。我现在还能清楚地记得,在南梢门的路东和路西,分别有一道对称的高大的倒L形的土城墙,围住了南关正街及该街两侧的东、西后地。位于东后地的土城墙延伸到东火巷的城河边,当时,到仁义村去还要经过城墙下的城门洞。

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和姐姐都在南关小学读书,我姐的同班同学和我的同班同学,是姊妹俩,住在东后地城墙的洞洞里。我和姐姐经常去她家玩,她家是从河南逃难到西安的。家里一贫如洗,洞洞内除了一个土炕外几乎一无所有,洞洞外是一个做饭用的烧柴火的泥锅头。

我家住在南关正街的中段,从我家北邻居的院子可以到东后地。儿时的傍晚,我和小伙伴们经常穿过东后地菜地的小路,爬到土城墙上,看着城墙外一个很大的露天屠宰场杀猪的热闹景象。

当时,南关正街小学位于南梢门内路西的一个很大的地方,学校的南墙和西墙就是高大的土城墙。翻过学校北边的土围墙便是西后地农民的大片菜地。菜地西边的土城墙延伸到西火巷,此段城墙的洞洞内住着三四户人家。

上世纪四十年代,南关正街的民房都建在南门瓮城旁边,和瓮城南边的砖城墙仅隔着一条马路。

南关城墙的作用,在当时是为了防止匪患入城抢劫和滋扰老百姓的生活,南关城墙建于何时已无从查考。随着西安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如今南关正街及周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这一带高楼大厦林立,马路宽敞平坦,平日行人如织,昔日南关高大的土城墙已难觅踪迹。

没有排污水的下水道

上世纪四十年代,南关正街的马路不但很窄,而且没有排污水的下水道。何以见得呢?我记得有一年夏天的一个下午,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霎时,我家的院子就积满了浑浊的雨水,眼看着就要溢上砖台阶进入房内。此时,我们门房一个做生意的、身强力壮的小伙,找到一根很长的竹竿,冒雨站在院子的水中,把竹竿捅向后院渗井的水道中,狠捅水道,几经努力,水道终于疏通了,院子一尺多深的雨水才流到后院的渗井内。当时,听大人们说为啥我家要在后院打渗井呢?因为南关正街没有排污水的下水道。

南梢门到市九中的校门口四百多米长的马路是非正规的马路。马路两边的门面房除了少数几座是正规修建的房子外,其余的都是简陋的、低矮的草房或瓦房。因为我在市九中上了三年学,几乎天天都要经过这条街道,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条街道东边的人行道有一条如同北京龙须沟一样的排水沟(明沟),这条水沟深一米多,平时人们的生活废水和下雨时的雨水都经过此沟,排进南梢门城墙外的深沟内,以上这些事实说明南关正街当时没有排污水的下水道。南梢门外虽然有排水的下水沟,但十分简陋和粗糙,有些大煞风景。

仅有一个自来水龙头

解放前,四十万人口的西安城没有一个自来水厂,到了解放后的1953年,才在西门外修起了西安第一个自来水厂,向西安部分街道供水。当时只在重要街道设置自来水龙头(水站),群众要吃水就靠自己到水站担水。南关正街唯一的水站设在西火巷口,凭票定时供水,南关正街数百户人家都在此担水。当时我家只有三口人,姐姐在外地学习,母亲是个走路都困难的小脚女人,所以担水的任务就落到我的身上。母亲专门为我买了两个小木桶,一根小扁担,年幼体弱的我担一趟水得20多分钟,累得我气喘吁吁,歇一会儿担一会儿。(2016年4月3日《西安晚报》11版)

全站热点
周至县科技局组织科技特派员、示范户参加2016年西安市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月启动仪式

2016-04-05 12:48阅读

《西安日报》刊发《新城区启动实行“一长多校制”名校校长兼任弱校校长》报道新城区创新实施强校托管弱校的

2016-04-03 08:11阅读

高陵召开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灰堆坡村现场会暨大夫雷村宅改回头看活动

2016-04-01 19:30阅读

徐杨街办及时传达全区安全生产暨消防会议精神

2016-03-31 15:32阅读

西安市灞桥区审计局召开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座谈会

2016-03-30 10:12阅读

国土临潼分局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摸底排查工作

2016-03-28 18:27阅读

“山水长安 大美王莽”第七届桃花节即将盛大开幕

2016-03-25 18:3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