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公安雁塔分局在市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工作日标,把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警民关系和谐化建设、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等四项建设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等政法三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同步推进,有效维护了全区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出入境管理科在全省公安机关出入境窗口建设等级评定工作中,被省公安厅连续两年评为标兵窗口,分局刑侦技术室被评为全国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办案中心为公安部确定的执法办案示范点,大雁塔派出所为全国执法示范单位,公安部督办的97特大毒品案被西安市政法委确定为2015年精品案件,监管大队连续16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一级看守所,分局2015年取得了全市五防五打五管控城区组第一名的好成绩。一个公安分局为何能够获得这么多的殊荣,一个分局为何能够涌现出这么多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记者带着好奇和市民的关注,走进公安雁塔分局,今起,为您全方位立体式,展示公安雁塔分局集体和派出所以及先进人物背后的为民真情故事
看守所里的女老师
生命的鼓声激荡不已,旧的自我离开、新的自我诞生,这个世界永远欣赏、敢于再来一次的人,再来一次、请允许我们再来一次,我们想做更好的自己,来报答你们这是3月6日,记者进入公安雁塔看守所大门时,从里面传来的阵阵朗诵声。
大大的眼睛,齐耳的短发,声音带有磁性,微笑始终挂在充满阳光的脸上,这就是女警徐萍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也就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女警,却是第一个将《弟子规》引进看守所,用在押员身上的。聊起当初的想法时,她腼腆地说:初来看守所上班,看到羁押的人群,感到非常的震惊: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人走上犯罪道路呢?带着这个疑问,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大量的书籍,向领导请教、和经验丰富的老管教反复探讨商榷,发现祖国博大精深的国学思想代表《弟子规》,是一本最贴切的感化失足人群的教材。就这样将《弟子规》引入监管教育,丰富监管文化,以此感化在押人员重塑自我,走向新生。
女警徐萍的提议立刻得到看守所支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所长姚甫、教导员张伟在全所管教民警中进行动员,极力推广这一监管文化教育形式,促进了这一国学精粹《弟子规》尽快走进在押人员心田。随后,押员每天自学《弟子规》,徐萍每周再上一次课(即每周一课)。押员都亲切的称呼徐萍为看守所里的女老师,也是对她的肯定和信任。
押员郭某某,27岁,因故意伤害被判处死刑。入所后郭某某不思悔改,7次违反监规,管教民警多次对其进行谈话教育也是口服心不服,曾与管教民警发生口角冲突。郭某某在学习《弟子规》后,在给徐萍的信中这样写到:通过仔细认真学习了《弟子规》,使我从中想到了很多也伤害了别人,每当我回想以前我做过的事情,我的内心非常煎熬和内疚,头就像要炸开一样,我对不起被我杀死的那个人,更对不起社会和国家,我要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来洗刷我那沾满鲜血的双手
看守所是一个羁押场所,又是一所灵魂改造的学校,它更像是冬日的暖阳,照亮着在押人员充满希望的归案路,我们就是医治、重塑在押人员心灵的医师,每一个进来的病人,都要让他健康地揣着希望的种子离开。看守所所长姚甫说,这就是女警徐萍《每周一课》的真实写照。
目前,在管教民警徐萍的引领下,雁塔区看守所在押人员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已蔚然成风,在省厅监管总队、市局监管支队和分局领导的检查中,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称赞。
心理干预为押员打开一扇窗
雁塔看守所始终在管理中融入和谐人文氛围,做到无情管理、有情教育,这种雕琢心灵的管教模式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在押人员焦躁、悔恨的心,树立起他们重新做人的勇气和信心。
为了及时了解押员的心理状况,看守所还聘请国家二级心理师李军芳,定期给押员做心理干预,将押员的心理障碍消灭在萌芽状态。
未成年押员卢某,入所时只有15岁,因为年龄小,入所时思想极不稳定,多次闹监,管教郭长庆待其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始终耐心地进行教育引导,多次和卢某进行思想交流,走进他的内心,缓解他因为伤害致人死亡的极度紧张感。天冷了,郭长庆特意给他多加一床棉被,看到管教这样精心照顾他,同监室的在押人员一度以为卢某和郭管教是亲戚关系。在他的精心教育下,顽石被融化了,在和其他押员交流中,卢某感动地说:郭管教比我父亲还关心我,等以后我出去了,一定要感谢关怀教育我的好管教
民族餐厅成押员一道风景
雁塔看守所有少数民族押员39名,由于饮食习惯不同,少数民族押员常常吃泡面解决饮食,对此,雁塔分局党委高度重视,经过调研后,在看守所为少数民族押员办了一个民族餐厅,从源头上解决了少数民族押员的饮食,也成了看守所一道亮丽的风景。
去年10月,一名维吾尔族老人到看守所给儿子送衣物时,不会讲汉语,态度比较急躁,不停地用手掌敲击着收押台上的玻璃。收押民警马建堂没有着急,给老人端上一杯热茶,让老人坐下来,用他在新疆当兵时与维族群众打交道的经验,详细了解了老人的想法。
原来,这位老人坐火车从新疆赶来,听说儿子因盗窃被关在这里,不放心,想了解一下儿子在看守所里的生活情况,顺便给孩子送些取暖的衣物。明白了老人的意愿后,马建堂先热心地收下衣物,及时安排人将衣物送到他儿子的手中。随后,他又打电话叫来了老人儿子监室的管教民警,耐心地给老人讲他儿子到监室后的表现,马建堂在旁一边听一边做翻译。老人听到看守所还有民族餐厅,专门为少数民族人员服务的窗口,了解到儿子吃得好,住得好,遵守监规,思想稳定,管教还给予了特殊的关照时,心里很高兴。临走时,老人竖起大拇指用维语说:孩子放在这里,我很放心,你们都是好人呐!
创新延伸教育引领监管新思路
雁塔看守所始终立足于对押员负责,为社会分忧的指导思想,探索出了一套延伸式的监管教育模式,拓宽了监管工作的内涵。向后延伸,定期到西安、雁塔、崔家沟等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探视和跟踪教育,鼓励他们好好改造,这一举动得到了监狱部门的高度赞扬;向内延伸,通过高尚的人性美感化在押人员,以民警的言行举止影响教育被监管人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向外延伸,通过开展写给父亲的一封信、过特殊生日、会见等方法,利用社会力量对在押人员进行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去年中秋节亲属见面会上,一位年迈的父亲捧着儿子送过来的月饼,难以下咽:儿啊!第一次吃你给的月饼却是在这个地方,记住,老实向政府坦白,自己做的事一件也不能隐瞒,别人做的事一件也不能包庇。这名押员正是在老父亲的真诚规劝下,检举了他人的犯罪。
副局长薛刚说:雁塔分局看守所全体民警用汗水、爱心和智慧在本职岗位上践行着汪勇精神,像阳光一样温暖和照亮着在押人员这个特殊群体,在电网高墙的世界里为在押人员打开了一扇扇冰封的心扉,挽救了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
记者手记
心灵 坚强 希望
连续16年被公安部评为一级看守所,连续五届被公安部评为全国标兵看守所。在高墙、铁窗和电网编织的一方天地里,他们用光荣的使命、肩负的责任和辛勤的汗水,为在押人员营造了一个充满阳光、安全和谐、温情可人的生活、教育和改造空间;在高墙、铁窗和电网编织的一方天地里,他们用一颗温暖、热情、关爱的心铸就了一座座歧途人生的灯塔。这就是公安雁塔分局看守所。
延伸式的监管教育模式、亲情会见、民族餐厅、文化墙、女老师徐萍的《每周一课》、国家二级心理师李军芳的《每周心里干预》等等,雁塔看守所在工作中的这些不断创新,既践行了三严三实,又深化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所以他们收获了感动和真诚,带给了押员满满的正能量,值得深思,值得借鉴,同时也给了800多名押员积极向善的力量和信心,在消极失望中重塑自我。
在押员的世界里,徐萍向他们传递回归、平等、美好;同时,押员也从她的课堂里找到了自信、勇气和坚持;找到了自己的犯罪根源,悟出了对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唤醒了他们重新做人的良知。其实女老师徐萍是用职责和辛勤的付出,深深地感动了押员。这样的感动,触碰到了押员内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既震撼了他们的心灵,又让他们坚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诚然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用自己平凡的行动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社会。当我们为他们感动,因他们震撼的时候,你可否想过,你其实也可以成为他们。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他人做些有意义的事时,身边的一切都会变得非常美好,公安雁塔分局看守所上至副局长薛刚,下至所长姚甫,教导员张伟以及民警徐萍等不正是如此做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