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西安2月15日消息(记者刘涛通讯员张伟) 西安铁路局 阎良工务段地处渭北高原,岭壑毗连,黄土切割较深,高路堤和深路堑地段较多,极易出现地质灾害。进入冬季以来该段提前部署,运用“无人机”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工作,全力确保春运期间旅客安全出行。
地质灾害排查工作一直作为铁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旅客安全出行,在一些重点区段、关键处所、关键时段,要全年实施监控。传统隐患排查工作,要成立了搜山扫危领导小组,队员需要对每一个山头、每一处危石逐一检查,并在明显位置用油漆标注危岩危石编号,并注明危石等级,有些时候需要爬上十几米高的陡坡,悬崖峭壁带来很多未知的风险,人身劳动安全难以保证。“无人机”可携带高清摄像机、照相机飞临铁路上方的危险岩石处所,将图像实时传回地面,并可对危岩、地质、地貌进行资料采集,通过收集到大量的图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地形地貌、水系分布,分析存在安全隐患的处所,对灾害的判识更加精准,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及安全措施,为车间提供地质灾害隐患整治依据。通过航拍全景式呈现,有效避免了隐患排查出现的死角,大大减少了前期工作量,提高了作业效率,大大降低危石排查人员常年攀山头、查找并消除危石的劳动强度和危险系数。
为充分发挥“无人机”作用,该段成立了由两名本科生、一名专科生组成技术小组。他们平均年龄25岁,通过在防洪办助勤,熟悉掌握桥路系统各项重点工作,在此基础上学习“无人机”技术,将理论知识和现场实际相结合,通过数次飞行试验,熟悉掌握驾驶技术和操作流程。他们强化结果运用,每次拍摄图像收集整理,制作《无人机音像分析数据表》,对航拍音像从防洪专业角度,对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对比,制定科学可行保安措施。通过一年的历练,他们中一名2013年入路的本科生已经成为该段的防洪主管,撰写《无人机概况及在铁路系统的应用情况》等理论文章。
据悉,该段是全路首个将无人机用于实践环节的单位,自引进无人机航拍技术以来,重点应用于高陡山体及深堑的地质灾害排查工作,累计检查山头53处、路堑地段22处、河道11处,有效防止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顺利实现了第七个安全年。今年春运,他们将加大“无人机”使用频次,突出重点地段的检查,全力保障旅客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