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辛劳了一年的乡党们,都歇息下来,开始忙着置办年货,和家人团聚、休闲、享受着自己的“假期”,但在长安区魏寨街道西坡村,年近70岁的高宗文和老伴依然在草莓大棚里忙活着。 昨日,记者前往位于浐河边上的腾飞果蔬种植合作社采访,进入草莓日光大棚,只见这里一派生机勃勃,充满暖意,一颗颗熟透的草莓挂在垄间,工人戴着手套小心地采摘和装盒。“就靠这几天卖钱呢,越往年跟前草莓越红火。”老高一边说,一边打开自己的“生产日记”,“你看,到今天已经卖了200多盒咧,还有预定的300盒,正在陆续采摘呢!”
翻看老高的生产日记,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农田生产事项,有记录走账的:12月10日给工人发工资,10人24500元;有记录农业生产的:12月25日农技中心任站长指导实施叶面肥……老高说,自己年龄大了,担心有些事情记不住,为了管好农田,他把每项事情都记录下来,这样也方便女婿过来对账。
“女婿?”记者问。“对啊,就是这合作社的老板。”一旁摘草莓的工人笑着说:“这老两口跟我们一样,也是给老板打工呢!”听了工人的玩笑话,老高笑得合不拢嘴:“确实,确实,咱现在就是给娃们打工,而且是义务工,一分钱不要。”
老高说,他和媳妇原先在城里住着,退休后闲着没事,就来帮家在农村的女婿打理菜园子,近几年女婿的产业发展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忙,他老两口为了替孩子分担一些,就主动过来帮忙。“我们已经连续两年都在地里过年了,今年还准备在这里过。”老高带记者来到他们的“根据地”,几间活动板房装饰的简单温馨,桌子上摆满了年货,“这些都是儿女们买来的,你看,啥都有。”
除了年货,另一间板房里摆满了装好的草莓礼盒,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甜香,跟别处印有“奶油”“巧克力”草莓标识不同的是,这里的草莓盒上只简单写着章姬、红颜等草莓的品种,老高说:“我们的草莓不搞噱头,不欺骗消费者,是什么品种,就打什么名字,我们也不用什么膨大剂、催红剂,完全是无公害的,我的孙子来到地里都随便吃。”说到自己园子里的草莓品质,老高情绪高涨,他说,区上农业部门定时都来抽检,不仅自己操心,政府也在把关。“你看,这个草莓盒子上有二维码,你一扫就能找到我们合作社,有啥问题我们全程负责。”老高说得斩钉截铁,说话间又有客商来拉草莓了,老高热情地招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