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时许,雁塔区电子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诊室外排满了患者。诊室内,区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孙建民正在接诊。药继续吃,再服几付就能调整过来了!孙建民对患者高太平说。
以前想看专家门诊都要专程跑到大医院,有时还不一定能挂上号。现在,在家门口的卫生服务中心就能看上,还免了专家挂号费,真是方便又实惠。北沈家桥村村民高太平开心地说。不用往大医院挤,不用排长队挂号,在家门口就能直接找大医院专家看病,太方便了、到社区医院,花钱少,一样能治好病这是记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访时,居民对分级诊疗的切身体会和评价。
通过医联体-分级诊疗这项惠民措施,大医院专家下沉,吸引了很多患者前来就诊,我中心就诊人数不断增加,门诊量持续上升!雁塔区电子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朱洪彬感慨地说,在分级诊疗交大一附院雁塔区医联体工作中,大医院专家教授走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真正意义上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水平。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老百姓头疼的问题。而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是造成看病难的根源所在。按照疾病轻、重、缓、急及治疗难易程度,实施分级诊疗,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按照省、市卫计委医改工作部署,雁塔区作为全省分级诊疗的试点区,率先进行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在充分调研后,雁塔区充分利用现有区域医疗资源,综合运用医疗、合疗、价格等手段,建立起符合雁塔实际的医联体+全科医师的雁塔模式。
大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丰富,名院、名医很多,群众多年来形成的找大医院、找专家看病的就医习惯是城市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最大难点。雁塔区以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抓手,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了以交大一附院为顶层,雁塔区中医医院、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西安航天总医院、西安雁塔祈康中西医结合医院等4家二级医院为枢纽,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的协作机制。以17家医疗机构组成的西安交大一附院雁塔区医联体为平台,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引导患者到基层就医。医联体正式运行以来,为实践分级诊疗,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做出了有力探索。目前共有79名专家先后在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指导。截至2015年11月30日,医联体内二三级医院专家共下基层1015人次,共接诊患者11385人次。全区已组织颇具规模的送诊活动213场次,其中健康知识大讲堂60场,现场直接受益群众超过7.1万人次。
除专家下基层、双向转诊等医联体常规工作外,雁塔区还积极探索医联体成员单位之间的多样化合作。组织交大一附院专家团队到二级医院进行点对点查房与业务指导;在交大一附院成立脑卒中中心,为医联体转诊的脑卒中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为缩短分级诊疗上传病人轮候时间,开展预住院诊疗手术雁塔区医联体医院间的无缝对接,更是为群众就医提供了各种实惠和便利。不久前,张静因血尿来到电子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全科门诊胡医生初步诊断她为失血性重度贫血+膀胱肿瘤,建议立即前往上级医院住院治疗。在得知该患者已在大医院预约住院两个多月都未有床位后,中心医联体办公室为其立即启动了绿色转诊通道,将其转至交大一附院泌尿外科。通过转诊绿色通道,患者优先就诊,并最终明确了诊断,获得进一步治疗,目前已康复出院。
现在,我们有大病就去医院,得小病就到社区!高太平老人的一番话,也道出了雁塔区很多居民的心声。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优质、高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模式,为辖区百姓就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方便,如今越来越多的百姓患病后首选到社区医院就医,初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