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运行情况
(一)单位数量实现翻番
近年来,全区上下积极摸排达标够限的服务业单位及时纳入统计,为客观真实的反映辖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全区共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9家,比去年同期增加单位16家,增速123.08%,实现成倍增长。行业门类由上年的6个扩展到本年的8个,新增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行业门类,行业面覆盖更加全面。
(二)营业收入略有下降
2015年,灞桥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2.76亿元,同比下降2.22%。较1-11月回升1.93个百分点。分行业门类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速都在10%以上。而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营业收入减幅超过15%。
(三)成本费用有所下降
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成本、费用合计9.6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37%。 其中营业成本7.2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95%。分行业看,呈现5降4增的态势,降幅最大的2个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营业成本、费用合计呈降幅均超过20%,而增幅最大的卫生和社会工作营业成本、费用合计增长超过40%。
(四)盈利能力不甚平衡
2015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2.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9%。分行业看,其他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其他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降幅超过30%以上。营业利润增幅在20%以上的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盈利能力不平衡。
二、目前规上服务业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单位数量相对较少
虽然近年来我区积极摸排,挖掘规上服务业单位。全区单位数量达到29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6家,增长123.08%。实现成倍增长。但是,与全市95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相比我区仅占到3.03%,达规模够标准的服务业单位还相对较少。
(二)行业结构不尽合理
2015年,全区规上服务业企业29家,其中交通运输、仓储业共有9家,占全部规上家数的31.03%;实现营业收入8.55亿元,占全部规上比重的67.04%。该行业对全区影响较大,2015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受两家粮食仓储企业影响,营业收入增速-4.19%,拉低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5.68个百分点,若剔除两企业影响,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将达到3.46%。规上服务业企业仍集中在传统产业,现代社会发展所需求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新技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基本上是空白。新型业态发展不快,高端服务设施不足,行业分布较为集中,整体竞争力偏弱。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规模、上档次的服务业集聚区。
(三)部分行业发展不景气
受经济环境的影响,房地产、钢材、粮油销售等市场仍未见好转,市场需求不足,产品滞销、积压问题较普遍,与之关联的其他房地产业、仓储业相对处于低靡状态,企业利润降低。另外,传统服务业行业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自身业务得不到拓展,加之市场需求减弱,订单较少,营业利润下降较多。
三、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一)以相关政策为契机,大力发展服务业
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了鼓励服务业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区级各相关部门应以落实政策为契机,强化责任,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大型服务业企业落户我区,提升我区服务业企业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的纳统意识,提升服务,做好规上企业申报纳统工作,不断扩大行业的覆盖面,积极推进全区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快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各行业平衡发展
全区规上服务业数量目前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占据了近七成,有的行业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高附加值、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仍为空白。因此,要整合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加大资本投入,增强发展动力,加快服务业的行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各行业平衡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整体质量和水平。尽快建立“覆盖面广、带动力强、增加就业机会多”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壮大存量,优化结构,全面带动各行业平衡发展,充实各行业数量,填补部分行业空白。
(三)尽快扭转部分服务企业效益下滑的局面
企业效益下滑,即有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影响,也有政策性和企业内部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企业生存压力加大,企业的税负依然偏重,因此,建议区政府相关部门针对“营改增”试点中出现的部分行业税负上升、地方财税流失等现象提出具体的政策措施,开创性地做好“营改增”工作,切实为企业减负,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想方设法融入市场化、社会化管理,采取积极的措施,全面提高全区服务业企业发展水平,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