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西安市第三中学建校112周年,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写进这所学校历史的血脉里,也沉淀出深厚的人文气息。在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深入挖掘百年名校的内涵,使学校的发展更加契合时代需要,使三中始终屹立在古城名校之林?这是摆在三中人面前的挑战。
2010年4月以来,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在认真分析省、市高中基础教育和学校办学现状的基础上,传承百年三中“尊道贵德”的办学理念,遵循现代教育发展之“道”,追求师生人性向善之“德”。确立“三步走”的十年发展规划,提出“加强队伍建设、打造高效课堂、加快校园改造、创建省级示范”四大中心工作。全校上下精诚团结、全力以赴,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各项工作得到跨越式发展,并于2015年成功创建陕西省示范高中。
■强化师资打造优质教师队伍
一支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近五年来,三中始终把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作为学校发展中心工作之一。学校组织学术论坛,邀请专家进校培训;派出教师赴全国各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鼓励教师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科研能力,各级科研课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较以往有了显著提高;搭建成长平台,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考评、专业能力测试和课堂全过程评优,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实施名师工程,有计划分层次培养教学骨干,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学校聘请省教科所原副所长王安秦为教育教学工作总顾问,开展教师暑期培训,组织汇报研讨、互动交流、班主任培训等系列活动,各项有力举措使学校师资培训成果丰硕。五年来,2位教师荣获“陕西省学科带头人”称号,4位教师荣获“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12位教师荣获西安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称号,21位教师荣获碑林区“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称号,多位教师在全国教学竞赛中获奖。
■关注学生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学校创新德育形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拓展具有三中特色、校本化的德育工作思路。学校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作为德育工作的目标,坚持具有三中特色的“常规养成教育”“课堂德育渗透”和“学生自我教育”的“三线”德育教育模式。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德育活动,把民族精神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品德修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中学生业余党校、中学生模拟法庭、新生入学系列教育、心巴克心理健康中心、大学区红五月艺术节、学科节、体育节、熊宁小组志愿者活动、学生文化庙会为代表的德育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成为具有三中特色的德育品牌和亮点。
■践行课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大力推进“三段六步”高效自主课堂改革,结合校情不断调整完善,教学质量大幅提升。2015年高考一本上线率93.84%,二本上线率99.66%,相较于三年前的高中招生情况,真正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教学质量提升目标,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充分认可与肯定。同时,中招、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学科竞赛成绩等各项办学指标位居西安市前列,学校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不断扩大。
学校以学生社团为载体进行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研发,努力实现由课堂建设向课程建设的转变、发展与提升。学校现有定格动画社、心理社、模联社、摄影社、舞蹈社、播音主持社、篮球队、剪纸社、版画社、化海畅游社、中国鼓社等二十余个学生社团,逐步实现了社团的“两制一化”,即社团选修课走班制、社团活动学分制、社团教师大学区化。
■优化环境着力提升办学条件
学校认真总结百年老校的办学历史,在深入分析办学现状基础上,制定出切合学校发展实际的具有前瞻性的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了学校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在顺利完成第一个短期目标基础上,学校明确了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以加快校园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工作中心,高标准配备各科、各类办学设施设备,突出百年三中文化特色,重新规划校园环境,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管理、教学的信息化的中期发展目标。
学校以示范高中创建为契机,抓住难得机遇,争取各方支持,实施校园土地置换和综合改造。校园改造工程充分体现了标准意识和学校未来发展需要,在部室建设中突出了学生发展需要,在教学设施、运动场地、图书阅览、实验室设施设备和学生学科活动及社团活动配置上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改善师生办公和学习生活条件。目前投资近5000万元、建筑面积17800㎡的一期工程将于2016年元月正式投入使用。可以预见,一个办学条件更加现代化、校园环境更加优美的三中校园,将为学校未来发展和再次腾飞奠定坚实基础。■示范引领积极推进大学区建设
学校注重发挥学区长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行大学区建设。成立三中大学区领导小组,建立大学区组织机构框架;组织大学区德育工作交流会和中、高考备考研讨会,组织高三质量检测,统一开展教学质量考查活动;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有效提升了大学区各校的质量意识,明确了大学区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
学校为大学区教师的交流和分享搭建平台。举办大学区教师学术论坛,加强师资培训;成立大学区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多位教师参与了跨校兼课和跟岗交流。
学校在落实大学区管理制建设“九统一”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尝试,使各校由原先教师层面的交流进一步向学生层面的交流扩展,使师生通过大学区管理制的实施得到共同提高。积极组织大学区教师综合素质展示活动,全面展示大学区各成员学校教师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才艺,促进大学区各校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举办三中大学区学生运动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开展包括“语文学科节”“英语学科节”“合唱节”“学生心理剧展演”在内的“三中大学区红五月艺术节”。
■励精图治成功创建省级示范
随着示范创建的不断深入,学校各项工作得到显著提升。2010年以来荣获全国“十二·五规划课题实验学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陕西省“基础教育质量工程实验学校”、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试验学校”、陕西省“最佳教育质量示范中学”、陕西省“数学竞赛优胜学校”、陕西省“国防生源基地”、西安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西安市“高中新课程改革试验样本校”、西安市“大学区改革工作先进单位”等各级各类荣誉称号90余项。
在评估过程中,学校丰富翔实的创建资料,教师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学生热情洋溢的青春气息和阳光自信的活动展示,以及近年来契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课程建设体系、科学高效的学校管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大幅提升的办学质量、特色鲜明的素质教育成果深受各级领导和专家组评委好评,最终高标准通过验收。
学校创建工作得到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及评估组专家的高度评价,认为三中“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发展快、质量高、特色鲜明”;示范创建“管理有序、整改有力、工作有效”;创建过程“全面、认真、扎实、细致”;创建内容“有广度、有深度、有创新”;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三中特色,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学生全面发展,热情阳光,文化庙会精彩纷呈,展现了较强的办学实力。
一百余载光阴流转,西安三中历久弥新。她在岁月中沉淀,沉淀中传承,传承中创新,创新中辉煌,她是古城教育中盛放的奇葩,亦是三秦大地上夺目的明珠。(2015年月29日《三秦都市报》T16版)